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5|回复: 2

[沧浪亭] 清华博士、院士门生怎就不能当一线工人?

发表于 2017-4-30 15:45: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华博士、院士门生怎就不能当一线工人?
http://www.workercn.cn2017-04-28 08:48:53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清华博士、院士门生怎就不能当一线工人
对话浦东供电运检部副主任谢邦鹏
  35岁的谢邦鹏是最正宗的清华大学毕业生,本硕博都在清华园读书,师从我国电力系统泰斗级学者、中科院院士卢强。2008年博士毕业后,他进入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基层的电力工人。很多人不能理解,认为学历与工种之间落差太大,而在他看来,博士去基层更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而基层亦给了他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
  记者:毕业后从电工做起,是否有点大材小用?
  谢邦鹏:认为“大材小用”,是因为对电力行业不了解。不管中专还是博士,没有在一线工作过,那你是干不好管理工作的。同样的,如果不融入基层、不了解一线的想法与诉求,也当不好管理人员。
  当然,有的博士在一线干了2、3年后就开始做专业工程师等,逐渐进入管理岗位,而我从2008年到现在干了9年多,这还是比较少的。
  记者:不算“大材小用”,那算是“另类选择”吗?
  谢邦鹏:我觉得,评价一份工作好坏应有多个指标,包括经济收入、个人喜好以及成就感等。
  我的大学同学一般不会从事一线工作。如果这么说的话,我选了不同的发展路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对于电力的热爱。我从小就想当工程师,大学报的全是工科专业,后来进了清华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这已成了我的终身爱好。
  另一方面就是责任心与成就感。我当班员的时候,要当最好的班员,做班长的时候,要做最好的班长。当你把本职工作做好后,公司当然不会亏待你。
  记者:刚进一线班组的时候,你能适应吗?
  谢邦鹏:不适应。我是四川人,一开始听不懂上海话,在现场师傅喊我递个工具都不行,我也不知道该干什么。理论知识这本书我已经读完,博士毕业了,但技术技能这本书还没开始读,还是小学生。
  我当时就跟班长说,脏活、累活、苦活、周末和晚上的活,我都可以干。我是班组里拧螺丝最多、接线头最多、看图纸最多、做笔记最多的人。
  记者:突破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瓶颈后,学历的优势是不是能体现出来?
  谢邦鹏:毕竟我经过了系统学习与专业训练,在解决故障、分析问题上,更能有逻辑地一步一步处理好。而在创新方面,班组的师傅们更多是老师傅怎么做、他们就跟着怎么做。他们可以凭经验发现问题,但缺乏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比如,原来在换电磁继电器时,因为螺杆的“腿”太长了,师傅们用钳子拧螺丝费时费力。我就开发出了一套“套筒”,这样拆一套设备能省1小时。
  记者:未来你还会继续在一线工作吗?
  谢邦鹏:我愿意在基层工作。哪一行工作都有重复性,但也能从平凡中不断超越。比如,当班员的时候学技术技能,当班长的时候学习管理,当副主任的时候学统筹协调,这都是成长的过程。
  记者:说说你心目中的工匠精神吧。
  谢邦鹏: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既要讲求技术技能的传承,更要强调开拓与更新。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使这个行业的更新速度也快。这样高学历的人就有优势,因为他们的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会更强一点,创新开拓能力也更强。对我来说,工匠精神还需要精益求精,别人做到99%,我做到99.9%,在这过程中,我也收获了成长,对自己的期许也越来越近。(记者 洪俊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 20:20:53 | 查看全部
杨老师辛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7:42:0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