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0|回复: 2

好简历过不了面试关 就业歧视何时休

发表于 2017-5-1 14:40: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好简历过不了面试关 就业歧视何时休
时间: 2017-04-25     来源: 中华女性网   点击: 306 次

  编者按:又到了大学生毕业季,女大学生求职遭遇性别歧视的话题又开始受到关注。一份《2017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近7成的女性感受到了就业歧视。女生作为校园中的佼佼者,到了社会中却失去了优势,结婚生子成了女性事业发展的“紧箍咒”。如何摆脱社会偏见的束缚,在就业歧视面前,女性能做出哪些努力?用人单位应如何正确对待女性员工?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据统计,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可谓一年更比一年多,这让原本在就业问题上就饱受“性别困扰”的女大学生群体面临更大考验。在校园里,女大学生们能轻松用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然而走出校园,她们似乎失去了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如何在就业路上让用人单位透过性别看到自己的价值,成了她们首先需要攻破的难关。

  好简历过不了面试关

  还有两个月,今年25岁的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专业研究生蒋莹莹(化名)就要毕业了。不久前,她刚刚顺利通过国考,但一路走来,想想自己的就业经历,蒋莹莹忍不住长吁一口气。

  3年前,从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蒋莹莹被保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读研。在校期间,国家奖学金、特等奖学金和一等奖学金皆被她收入囊中,她拥有高级口译证书,也积极参加学生会,在APEC、上海世博会都有志愿者经历,还在外企(李尔公司)、党媒(新华社瞭望东方)、部委(财政部亚太财经中心)都有过较长实习经历。

  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让准备就业的她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简历,但令她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份优秀的简历,却连面试机会都难以争取。

  早早预料到就业的难,蒋莹莹找工作的准备比别人都早一些,也做好了女生就业更难的准备。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去年暑期,她便先行投简历给一些门户网站的新闻岗和万科、保利等房企,开始“练手”,后又陆续投了国企、银行等岗位。

  “我对行业基本没有什么挑拣,但标准很明确——就是户口。” 因为希望留京,蒋莹莹把户口作为硬性指标,一开始就排除了外企和给不了文科生户口的民企。

  蒋莹莹向记者一一细数自己投过的公司:中粮、国药、“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人保、国家开发银行、国投集团、进出口银行等等,还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

  “不过投了一圈,50多家单位只有中国日报、央广、中国邮储、国药和人保给了笔试机会,进了终面的也都没有给有户口的offer,而投给其他单位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在蒋莹莹班里,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蒋莹莹的班里一共有28人,其中男生8名,女生普遍成绩较好,蒋莹莹更是排在了前三名。然而就业时,女生们的成绩优势却无用武之地,反而是日常成绩平平的男生们很快拿到了多份offer,并且还有挑选的余地。

  “外地的男生,只要本科是一本院校毕业的,都顺利地签了中行等大国企。”而女生们却跟蒋莹莹一样,投出的简历大多数如石沉大海。

  不过,蒋莹莹一开始就做好了打算:拿不到户口就回广东老家。即使男友是北京本地人也改变不了她的想法:“如果最后没有找到留京的工作,我会选择分手回家。”否则“感觉感情上是不对等的,不踏实。”

  应聘中,蒋莹莹没有像往年报道过的那样被用人单位问及私人问题,参加面试的男女比例也比较平均,但参加国考时她发现,针对女生的歧视可见一斑。“我报考的这个岗位招18个人,面试时90个人里女生占65%,但最后录取的18个人里只有一名女生。”而另一个岗位“25个人参加面试竞争5个名额,其中只有3名男生,最终这3名男生都被录取了。”

  对蒋莹莹来说,就业中的不公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去找工作之前就知道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要比别人投的多”。面试时认识的另一个女生告诉蒋莹莹,她已经投了100多家,但还觉得自己投少了。

  虽然这种现状对女生有所不公,但“事实上我们都清楚,虽然女生成绩比较好,但那些工作与成绩关系并不大,谁都能上手。”有了这种清醒的认识,蒋莹莹只能不断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截至4月15日记者采访时,蒋莹莹班里的男生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女生拿到有户口offer的仅有2人,除了3人选择出国读博,7人回老家发展,剩下的女生都还没有着落,有的人已经准备放弃留京,把就业重心转向深圳、杭州等地。

  虽然顺利通过国考,但蒋莹莹觉得,内心的那份“野心”不知不觉中溜走了,自认为曾是“小粉红”的她曾理想着成为吴仪那样的人物,“想像她一样直面各种谈判交锋,为国谋利”,但现在,她只想平平稳稳地做好本职工作,给下一代打好经济基础,“如果有女儿,希望她不用受困于性别,想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不用像我们这样考虑那么多。”

  早创业赢得更多选择

  与蒋莹莹稳扎稳打不同,今年24岁的邹羽(化名)可谓不走寻常路。

  2016年年中,本将升入研二的邹羽大胆地做出一个决定:休学一年,加入一个4人的创业团队投身母婴行业。转眼一年过去了,邹羽和团队拥有了一家婴幼儿托管教育公司,还未毕业的她已经成功踏入了社会,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两年前,从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毕业的邹羽被保研到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她记得,大四时创业风气很盛,很多同学想拉她一起创业。“南方城市的大学生好像更热衷于创业,很有生意头脑,大家都以自己赚钱为荣。”但那时她觉得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而且已经计划读研,便婉拒了邀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14:40:4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16:12:4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