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李万君 焊枪头上有匠心
2017-05-01 本报记者 史一棋 杨 昊
什么是工匠精神?提起工匠精神,你会想起谁?
李万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被誉为“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将自己的工作视作艺术而非单纯的技能,精益求精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在焊接世界里,这个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在“君粉”心中如同耀眼巨星。大家都服他的一项绝活儿:隔着20米,听到焊接的声音,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平焊还是立焊、焊接质量如何,毫无差错。“高铁所有焊件必须表里如一、没有瑕疵,否则掉一个焊渣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每一个焊件都得是艺术品。”李万君说。
1987年,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客配焊车间水箱工段。“厂里流行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回忆起当年落后的生产条件,李万君也觉得苦,但他更执着于练好技术。当时厂里规定每人的工作量是每月焊100个水箱,李万君总要多焊20个。
数十载执着苦练,瞬息间浑然天成。时代没有辜负始终坚守在厂房一线的李万君。从1997年到2007年,先后3次代表长客出征吉林长春市焊工大赛,3次获得冠军。2011年,因“代表了车辆转向架构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荣膺“中华技能大奖”。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从法国阿尔斯通引进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试制生产,但作为整车关键受力点,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按常规焊法,接头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质量无法保证。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之后的一个月中,李万君食不甘味,夜不安寝,时而沿着环口不断变换步伐、体态,调整呼吸频率,时而端住焊枪匀速往复摆动,精准控制熔池温度……最终总结发明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600毫米周长的环口焊接一气呵成,不留任何瑕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