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12|回复: 0

急功近利创造不出“改革开放成果”

发表于 2010-4-11 15:48: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深圳填海区“楼陷陷”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对于填海后很快就建房是否合适这一核心问题,深圳市建设工程局一负责人如此回应:如果按部就班地来,填海后沉降20年后再建房,就享受不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最近这些年,官员“雷人”语录层出不穷,早已见怪不惊。然而,深圳这位政府官员要用让人民尽快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把大伞,掩盖填海区楼盘地面大面积沉降背后的深层原因,其“政治觉悟”之高可谓登峰造极,令人啼笑皆非。


  深圳“楼陷陷”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专家们目前已形成的共识是,填海时就没有处理好软基,转卖给开发商后,建筑过程中也没有对地基进行很好的二次处理。原因清楚后,责任该由谁负,显然就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深刻反思:大规模填海为谁而“狂”?


  如今,纵然深圳的“楼陷陷”事件还有很多内情需要探明,但并不妨碍我们探究其中的教训。不言而喻,“楼陷陷”的背后是房地产的狂热。一些填海工程还没有完工,有人已迫不及待拍卖土地,“土地财政”的急躁冒进已经昭然若揭。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为抢地盘杀得眼红的地产商,无法抵挡每平方米三四万元的房价诱惑,争先恐后,唯恐掉了眼皮底下的香饽饽,哪里顾得上日后会不会出现“楼陷陷”“楼脆脆”“楼塌塌”。当政府部门和地产商都陷入头脑发热的境地而不可自拔时,“楼陷陷”的出现就不难想象了。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流传一句口号:遇到红灯绕着走,遇到黄灯闯着走,遇到绿灯抢着走。这本是对政策灵活应对与运用的形象描述,并非鼓励为所欲为。将尊重科学谓之“按部就班”,而将急躁冒进谓之创造“改革开放的成果”,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严重偏差。改革开放作为国策,不是追求昙花一现的繁荣。因而,违反自然规律,盲目填海卖地,追求高GDP,建起一堆“豆腐渣”,美其名曰“改革开放的成果”,不仅不能自圆其说,反而沦为笑柄。


  改革开放的初衷之一就是吸收境外的先进经验,汲取精华,弃其糟粕。耐人寻味的是,在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对填海后多少年可以建房都有明确规定,比如香港就规定填海20年后政府才能转让土地,以避免土地出现沉降,一贯善于“取人之长”的深圳这次为何不借鉴别人的经验?再者,如专家所指,深圳填海造商品房,使海岸线缩减,海湾城市特征减弱,已经与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背道而驰。深圳急于填海卖地留下的这些伤痕,是“楼陷陷”之外所不能忽视的。


  深圳的“楼陷陷”,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土地财政”的严重弊端及其灾害。同时,也再一次证明,如果只注重领导干部的“显绩”,更多的甚至比填海卖地疯狂的事还会出现。(牛日成 摘编自《羊城晚报》4月10日文/牛日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