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5|回复: 0

手机“黑科技为何叫好不叫座

发表于 2017-5-4 19:36: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上了天落不了地 噱头多沦为鸡肋
手机“黑科技为何叫好不叫座(互联网前沿追踪)
2017-05-04 本报记者 钱一彬

  配置3个徕卡镜头、千兆手机概念机、5倍光学变焦……在今年2月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各手机厂商推出的前沿技术应用和创新成果令人眼前一亮。相比于生僻艰涩的专业词汇,网友们更习惯用“黑科技”对这些创新加以概括。


  “黑科技”原指远超现今人类科技和知识水平的猎奇技术,而如今,“黑科技”涵义日趋广泛,并日渐成为手机等电子产品宣传的“招牌”。从虹膜识别到全面屏,从悬浮触控到眼球追踪,“黑科技”备受市场关注,但也不时遭遇尴尬:一些技术新颖有余而实用不足;有的成果只顾“搞噱头”“摊大饼”,却迟迟未能推广应用;一些设计者执迷于所谓“个性需求”,导致难以收获市场和用户的广泛认可。


  噱头式创新难获好评


  语音识别率达97%,每分钟可识别400字,自动断句……日前,一款名为讯飞的语音识别输入法在“又快又准”的基础上能“听懂”方言了。据了解,该输入法已支持粤语、四川话、闽南话等多种方言。用户纷纷点赞的背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功不可没。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叫好”都能“叫座”,一些以“黑科技”为宣传卖点的手机技术创新和应用,最后陷入乏人问津、鲜人使用的尴尬。


  去年,有的品牌手机在推出新款时引入“模块化”设计,即允许用户定制、组装和搭配包括摄像头、扬声器、电池等在内的手机零部件,“私人订制”的概念吸睛一时却并未明显拉动销售额。


  又如诸多手机厂商对显示屏这一方寸之地“锱铢必较”:在触控屏幕成为智能手机“标配”后,从小屏幕到大屏幕,从单面到双面,从直面屏到弯曲屏,噱头层出,反而使多数消费者一时难以适应。


  “产品成本过高,性能稳定性差,用户体验不佳,这都是一些手机‘黑科技’难以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指出,“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相关技术的研发虚构了用户需求或者并没有击中民众需求痛点,其结果只能是成为不痛不痒的‘装饰性的新功能’。”


  如今,一些厂商在手机中加入类似“眼球追踪”技术,创意固然新颖,但也有专家和用户质疑实用意义有限,甚至调侃“用眼控制”极有可能让手机阅读,成为“啄木鸟式”的点头运动。


  “缺乏现实需求的技术可以上得了天,但落不了地。只有供给、没有需求的创新只能算是无效创新,它们在技术上行得通不等于在商业上也行得通。”在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看来,以应用为出口的技术创新只有与市场需求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满足微需求赢得口碑


  一方面是层出的“黑科技”,一方面却是对“智能了反倒不安全”的担忧。4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对采集的40批次智能手机进行检测后发现,共有18批次样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包括未限制用户密码复杂度、非法登陆次数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泄露甚至手机被恶意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