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作为首都最大的公用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全面加强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的选树和培养,涌现出了一批品德高尚、业绩突出,具有时代性和影响力的先进典型。截止到目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共有各级劳动模范、劳动奖章获得者79人,其中离退休劳模和劳动奖章获得者36人,在职43人。在职职工中,全国劳动模范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省部级劳动模范13人,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15人,省部级劳动奖章获得者11人。同时,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所属各单位和基层班组还多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市模范集体、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和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四十五载坚守 扮靓不夜京城
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成立于1972年,隶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经过45载的发展壮大,现管辖全市路灯光源达30.06万盏,直接服务人口约1276万人,服务面积1385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在服务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进程中,立足为城市提供优质的照明环境,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照明服务,不断提升照明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所辖路灯平均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8%以上,高于住建部规定的主干路亮灯率98%的标准,为首都城市照明事业发展不断做出积极努力。
在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的荣誉室里,来自政府及社会各方的表扬信、锦旗不计其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保障工作先进集体”、“首都劳动奖状”等多项奖牌、证书尚散发着新鲜的味道,2017年,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又一举斩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沉甸甸的荣誉。
光环的背后,是照明中心全体职工在烈日下劳作、深夜里巡视的背影,是风雨无阻默默守候这座城市的执着。
景观照明是国家和谐繁荣的名片
首都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重大政治活动频繁,景观照明的供电保障要求极高,每年的重大政治活动及节假日保障任务多达33项,累计保障近320天。而在历次重大保电工作中,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都需要积极筹备、周密部署,确保夜幕下京城的每一盏灯,都光明靓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保障期间,照明中心建立涵盖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和专业工作的三级保障体系,将保障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确保保障区域路灯设备落实到人。由于阅兵的三次彩排均在夜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照明中心安排检修和抢修专业人员不间断现场值守,也创下了同一班组最长现场保障值守时间29个多小时的纪录。
APEC会议保障工作中,照明中心先后经历了第三次高官会、财长会和会议周两个一级和一个特级保障任务,保障工作历时213天,在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长上都创了历年保障时长之最。在这次会议保障工作中,照明中心联合应用了红外成像仪、超声波检测仪、800M、3G单兵、三遥监测等科技手段,利用远程监测指挥方式,全面排除设备隐患,保障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为提升应急抢修速度和综合保障能力,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在会议区周边建立现场保障指挥部,克服证件额度有限等困难,加大人员现场职守力度,提前4天进驻,开展持续96小时的不间断看护和巡视,圆满完成APEC会议城市照明保障工作。
华灯年年洗 盏盏分外明
很多人都知道天安门广场上有使命神圣和光荣的国旗班,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里,还有全世界唯一的华灯检修班。
天安门广场周边及长安街共有华灯253基,为了确保华灯正常照明和外观清洁,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特别成立了华灯检修班,专门负责华灯的清洗、检修和维护。华灯班的每一名成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外,必须是专业里的骨干力量,每一名成员都曾经是参加企业技能竞赛并获奖的选手。
“每年5到9月份,是我们华灯班最忙碌的日子,我们要利用这将近4个月的时间,对华灯进行清扫检修,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祖国母亲的生日献上祝福。”华灯检修班班长孟庆水说道。
万里无云的京城,烈日炎炎的天安门广场上,华灯清洗车缓缓地来到一基华灯旁,升降平台紧贴着一基华灯缓缓上升。平台后侧一块板子翻转下去形成个豁口卡进华灯灯柱,平台缓缓地嵌在了灯球下面。“开动!”几秒钟的工夫,几名小伙子已经麻利地爬上了灯柱,把安全带系牢在灯柱上,打开腰间的工具包,掏出老虎钳。
第一道工序——给灯罩卸“安全带”。每个华灯灯球上罩着一个6股细铁丝编成的网,以保护灯球不被大风刮掉、震碎。灯碗中聚集了大量的死飞虫,用高压气枪一吹,绝对干净。经过一年风吹雨淋,铁丝网氧化生锈,玻璃灯罩上还留下了暗红色的锈印。但用小水枪一喷,5分钟后,灯罩光洁如新。清洗好的灯罩被放在特制的框架里。
夏季热浪席卷京城,约10米高的平台表面温度高达60摄氏度。平台上的工人们仰头看华灯,脑门上渗出豆大的汗珠,浅色的工装上留下一圈圈的白色汗渍。这套工装最多只能穿一年,因为头顶烈日大汗淋漓地工作,衣服也是湿一遍、干一遍,汗水生生将衣服沤糟了。
华灯班每天都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最热的时间进行工作,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原来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而错峰施工。再加上长安街经常有交通管制、勤务及恶劣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施工时间一缩再缩,所以只能在每天的规定时间里提高工作效率。
拆卸、擦拭、清洗、安装、加固……华灯清洗一气呵成。25分钟完成了这基华灯的清洗维修,升降平台缓缓落下,清洗车再开动靠向下一基华灯……
为民办实事 点亮市民回家路
2012年,由照明中心承办实施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30项折子工程之一无灯道路路灯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截至目前,照明中心已完成120条无灯道路建设。几年来,切实解决了市民出行安全问题,给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为相关地区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5年前,北京牛街春风社区的回族居民每天要去礼拜寺礼拜,从凌晨三点多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每天要经过一段没有照明的路段。2015年5月6日,牛街街道致信照明中心,请求安装路灯,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接到来信后,照明中心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考察,并将整条道路列入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中,并赶在开斋节前夕亮灯,社区居民高兴极了,“有了路灯,我们做礼拜到多晚都不用担心了。”
一盏路灯,驱散了黑夜,照亮了市民回家的路。无论是严寒还是酷署,无论是重大政治保障还是日常运维,照明中心始终牢记自身责任,用真诚的态度、务实的工作,扮靓首都之夜。当一盏盏路灯亮起,他们又将带着工具,向着璀璨的北京城,出发。
●首都五一劳动奖章
十年一剑 铸造多面“网”者
王朴是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的青年专家,是北京地区最早从事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人员之一,也是北京市职工创新领域的杰出代表。他先后获得过“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北京市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全国QC成果一等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继电保护的“活图纸”
2005年入企的王朴,始终都未曾离开过继电保护专业,他见证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从电磁型到智能型的巨大跨越,先后参与了三十余座变电站的建设及改造工程,并全部实现了零缺陷投运。在奥运会、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十八大、APEC、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等重大政治保电任务中,创造了政治供电零闪动的奇迹。
在北京电网第一座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王朴主动请缨,带队与设备厂家一道共同攻克了数个难题,对原有方案提出了30余项修改意见,极大地完善了整体的功能和系统的可靠性。最终该工程仅用了四个月就完成了从设备研发到竣工投运的全过程,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为此后北京地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运行树立了标杆。
2013年,王朴同志又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试点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王朴再次挑起大梁,累计完成了20余项技术改进,解决了3个技术难题,将先进设计理念与现场运行要求完美结合,最终该站率先建成投运,成为全国第一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
创新活动的“弄潮儿”
工作之余的王朴始终将创新创效放在突出的位置,他亲自主持了近30项创新项目的开发,申请了2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11项成果在各类评比中获奖,1项获得全国QC成果一等奖。
以王朴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被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评为“示范性创新工作室”。2014年,工作室在北京市上千家职工创新工作室中脱颖而出,被北京市总工会和科协授予“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王朴也是所有市级创新工作室中最年轻的带头人。工作室目前正在开展的创新课题还有二十余项,涉及电网运行、检修、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配电网建设水平,王朴作为其中的带头人,翻遍了各种规程、资料,找到了配网薄弱的根源。他一方面组织部门人员集中攻坚,开展基础数据治理,全面梳理帐卡物;另一边组织人马开展配网提升方案研究,很快便规划出了一幅配电网提升的蓝图。由他带领开展的配电网改造任务累计264项、配网自动化建设任务5项,配网技改维修项目297项,配网故障率同比下降63.8%,配网自动化覆盖率由不足10%提升至83%,首都配电网设备状况、网架结构、运维水平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创新永无止境,王朴在自己的工作之余,不去享受惬意的生活,却选择了跟自己较劲、跟现实较劲,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从而解放出来去享受生活。正因如此,他甘愿成为创新活动的“弄潮儿”。
传道授业的“园艺师”
无论是搞专业还是搞创新,王朴已是出类拔萃,但他始终认为:“一个人水平再高也不及一批人水平高对公司的价值大”。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大量辅导材料供大家学习,是公司公认的“好老师”。坚持义务开展技术讲课,近年来累计开展义务培训超过1500学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他在休息时间利用废旧物资以及闲置的备品备件,自行设计、施工、调试建成了北京公司第一个完整系统的继电保护实训平台,并兼容常规变电站以及智能变电站的技术,为公司继保专业技能培训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地,不仅没花公司一分钱,而且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人才。他亲自带的9名徒弟取得继电保护高级工及以上专业技能等级、3名取得技师等级,6人获得北京市电力公司及以上岗位能手称号,他本人也获得了北京市名师带徒称号。
也许你很难想到,取得这些业绩的是一个工作仅十一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人,但更让你想不到的是他的业绩不只是一个点,而是多个面。这就是王朴,一个无论取得多少成绩都不会放弃进取的年轻人。他常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一切从零开始,不能停下攀登的脚步,因为山顶之上还有苍穹。”
●北京市工人先锋号
科技创新核心区的电力卫队
“请调度人员将飞控中心同母线同站的隐患线路全部切到相邻站点”,“客户经理要保持与用户电气负责人的随时联系”……墙上时间指针滴答滴答指向2017年4月20日的19时41分。在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配电运营指挥室中,电网员工们已经在这样的状态下坚守了将近24小时了。
指针指向的时间,是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的时间。此时,在距离配电运营指挥室20公里外的国家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学家们正信心满满地向飞船发布指令。他们知道,指令将会及时地到达飞船,控制着飞船调整姿态,进入预定轨道。他们的信心,来自于对飞控中心设备电力供应的极度信任。从神舟一号到天舟一号,相似的一幕已经发生了不知多少次了,海淀供电公司配电运营指挥室的员工们用他们孜孜不倦的敬业追求默默地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国网北京电力海淀供电公司配电运营指挥室担负着海淀地区电网调度运行、设备监控、配网抢修指挥、配电通信网监视、用电采集监视、95598报修、运检指挥、运营监测、安全管控等业务。
快速反应是指挥室的生命
2017年3月7日10时43分,指挥室突然接到报警:“10kV4#母线接地”。警报一出,屋里的所有人表情都紧张了起来,已经对地区电网接线图了如指掌的所有人都清楚,4号母线是地铁供电的重要线路,关系着首都市民的重要交通安全,一旦断电,后果不堪设想。指挥室领导仅用3分钟就迅速做出决策,首先联系地铁公司,协助地铁调度附近可用电力资源,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同时调配大量的运维检修人员提前奔赴可疑事故地点,随时准备抢修。经查明,事故为用户内部电缆故障,指挥室第一时间告知用户并协助用户完成了抢修工作。12时45分,从故障发现到恢复供电,只用了两个小时。
客户的正常用电比什么都重要
由于配电运营指挥室工作的特殊性和必要性,每逢恶劣天气或冬夏季负荷高位导致事故频发的时期,指挥室都会成为事故处理的“重灾区”,要长时间大负荷集中处理几十甚至上百项高低压事故,在无数个暴雨、大雪、狂风的日子里,电网人都是这样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度过的。在强忍着疲惫带来的倦意的同时,他们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保证做出的研判正确,指令到位。
在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时,海淀区最大降雨量达到280毫米。受暴雨影响,海淀电网共发生瞬时故障16起,永久故障3起,发生低压报修169件。就在这事故频发的雨夜里,指挥室值班员安少新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夜。安少新的家位于房山区河北村,是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得知自己的家被洪水冲垮时,安少新并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回家中,而是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整整24个小时,她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位一步。她说:“我们是公司运转的核心。我,不能走!”“什么都比不上客户的正常供电重要。”这是刻在配电运营指挥室所有员工心上的一句话。
近年来,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配网运营指挥室以“做精配网、做优服务、安全稳定、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开展班组智能化建设和互联网+管理,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贯穿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已经成长为一支能力强、业务精、能打硬仗的队伍,有力保障了海淀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可靠优质供应。成为了首都科技创新核心区内的一支让国家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电力卫队!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