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母亲节到了:妈妈   您辛苦了-----为妈妈送祝福活动开始啦

发表于 2017-5-13 21:14:48 | 查看全部
祝生我,养我的两位妈妈长寿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8:11:16 | 查看全部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除了鲜花表心意,母亲节我们还能做什么?


新华社记者周畅、梁建强、王君宝

  又逢浓情母亲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在这个感恩的日子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祝福。除了送上一束弥漫温情的康乃馨,我们还能为母亲做些什么?

  “远方的您,请别为我担心”

  “妈妈,母亲节快乐,我很想你,我现在很好,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19岁的董俊逸,是湖北省荆门市消防支队月亮湖大队的一名消防员。2016年入伍的他,把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在了纸上。眼神里,是藏不住的满满思念。

  母亲节到来之际,不少在外工作的游子们,无法陪伴母亲一起过节。坚守在工作岗位的消防官兵,选择了这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浓浓的祝福。

  在操场中,荆门消防部门还组织官兵,摆出一个大大的“心”的形状,并用抢险救援服叠放成“我爱你,妈妈”5个字,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亲爱的妈妈,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母亲节快乐!”面对着摄像机镜头,消防官兵用质朴、真诚的话语,向母亲深情“告白”,表达了对远方母亲的想念和祝福。“远方的您,请别为我担心,我一定会努力工作,争取用优异的业绩献给您。”

  儿行千里母担忧。在湖北咸宁、襄阳等地,消防部门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嘱咐活动。有的组织官兵们与母亲视频连线,有的特意为母亲节拍摄了祝福短片……通过一声声祝福,表达对母亲的祝愿,也让家中的母亲放心、安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8:11:40 | 查看全部
 “以后,一定不再让您因我而失望”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看我娘的脚。”13日,在安徽省铜陵监狱内,服刑人员王强(化名)双手颤抖地捧着母亲略带浮肿的脚,这也是他第一次替母亲洗脚。

  在铜陵监狱组织的第六届“和悦感恩日”暨“春晖颂”文化活动上,一见到母亲,王强就长跪不起,他深深后悔自己不曾听从母亲的教诲,做一个守法公民,也不曾用心体会母亲为他的付出。

  然而,直到自己因罪入狱,母亲也未曾放弃他,还以80多岁的高龄帮他养育孩子。“娘啊,我好后悔,我对不起你!以后,一定不再让您因我而失望。”王强说。

  他的母亲已经说不出话,流着眼泪看着许久未见的儿子,轻轻抚摸着他。

  孟母三迁、画荻教子……从古至今,母亲为子女的付出和关爱从未淡去,不论子女身处何方、是何境遇,这份关怀从不因子女的富贵贫贱而改变,哪怕是走了弯路,在母亲眼中依然是自己的孩子。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教授认为,在母亲节期间,相关社会组织可以多多举办一些爱心活动,让更多家庭参与其中。通过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弘扬孝道的气氛,更好传承节日文化本身。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多陪陪母亲,多聆听母亲的教诲。无论是一份菜肴,还是一份礼物,哪怕是远方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对于母亲来说都是极大的安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8:12:03 | 查看全部
 “妈妈,我要更多地与您交流”

  在北京上大学初入象牙塔的吕茜,感觉眼前的一切都精彩纷呈。回忆高考前的半年,吕茜说:“那时候母亲就是唠叨,她总是管我用手机,管我吃零食,真的有些烦。”

  为了不让母亲知道自己在大学里经常熬夜,吕茜的微信朋友圈在母亲面前仅剩下一条横线。

  在一些子女眼中,母亲的微信朋友圈总是略显“俗气”且有些“落伍”。屏蔽,常作为有效的办法。

  一条横线,横亘在许多妈妈的面前,隔断了交流。母亲节到来之际,吕茜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妈妈,我要更多地与您交流,让您走进我的生活。”吕茜说。

  多去沟通,多尝试一些理解,往往是母亲最想要的礼物。正如一首歌唱到——“其实,我想更懂你不是为了抓紧你,我只是怕你会忘记有人永远爱着你,是不是用错言语也用错了表情。”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特殊节日中,都应当常怀感恩之心。“对母亲的感恩,需要有外在的表现,更要有本质上的走心。”

  14日,母亲节。平时不好开口说的话,借这个机会表达出对母亲的爱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8:13:37 | 查看全部

回 100楼(煤缘) 的帖子

多谢您的参与!
d52986b3-3076-458c-822c-d5cc0defa1d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8:17:44 | 查看全部
为照顾植物人母亲 他辞职回家做了8年“专职保姆”

  新华社记者齐雷杰

  每隔1小时导一次尿,每隔两小时翻一次身,每隔3小时喂一次流食,每隔6小时喂一次药,每半天做一次按摩,每天擦洗一次身子、通一次大便……这是8年来,许新河照料植物人母亲的“每日功课”。为守护母亲,他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和生活,回老家做了母亲的专职“保姆”。

  许新河1972年8月生于河北霸州市王庄子乡靳家堡村一户普通农家。上初中时,他母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23岁时父亲和祖父相继离世。从此,年迈的祖母、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全家生活重担落在许新河一人肩头。

  然而,少年许新河并未被生活压垮,靠着勤学苦读,1996年他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落户北京,有了一份月薪数千元的工作。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母亲2009年突发脑出血,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却成了植物人。

  面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如今成为植物人的母亲,许新河决定辞职,回老家亲自照顾母亲。在他心中,别人照顾植物人母亲他难以放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照顾好母亲下半辈子的生活。”

  2009年3月,许新河回到老家,成为专职照顾母亲的“超级护工”。母亲每天都要排便,稍微照顾不到,就会弄脏被褥。许新河说,母亲原来爱干净,房间、床铺都收拾得很洁净,现在也不能让母亲变脏了。为此,他不管酷暑寒冬都坚持手洗被褥。

  为了防止母亲生褥疮,许新河坚持每两个小时给母亲翻一次身,每天擦一次澡。8年来,许新河每天早晨5点起床,每天睡觉不超过四五个小时,也没有睡过整宿觉。而母亲则没有生过一次褥疮,房间、床铺收拾得整洁,也没有异味。许新河还每天坚持陪母亲说话,念叨过去发生的事情,希望能唤醒沉睡的母亲。

  多年来,许新河无法工作挣钱,现在只靠每月有限的低保金生活,只能省吃俭用,计划好每一项开支。但他却从不吝啬给母亲改善生活,有了余钱,他买新鲜水果榨汁给母亲喝,用鸡汤、鱼汤熬小米粥喂给母亲。

  这些年,许新河带母亲辗转各地医院求医问药,花光了所有积蓄,前前后后还借了10多万元。有人曾劝他放弃治疗,说他被一个植物人拖累不值。但许新河觉得,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不会放弃,都要守护在母亲身边。

  守候在母亲病榻前8年来,许新河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日复一日承受着艰辛和困苦。但他不觉得苦。刚开始,老人对外界声响没有任何反应,眼睛都无法睁开。如今,老人仍然没有知觉,但眼睛偶尔能微微睁开。每当此时,许新河就守着母亲,陪她说话,觉得很幸福。许新河明白,母亲已70岁了,奇迹很难发生,但他只希望自己能多尽一份孝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8:24:50 | 查看全部
“九年了,我想妈妈”。

  在2017年5月11日深夜发出的一则寻人启事中,20岁的张丹玥这样写道。

  九年前,5·12地震发生时,张丹玥的母亲、北川中学老师彭建在给高二五班上政治课,地动、楼塌,她的遗体在废墟中埋了四天,才被家人找到。

  当时读小学六年级的张丹玥也受了伤,直接被送到绵阳,她再也没见过妈妈。

  九年过去,失去伴侣的人们,有的再婚了;失去孩子的父母,有的又孕育了新的生命。但失去母亲的孩子,不可能再有一个妈妈了。

  震后父亲再婚,她在舅舅家长大。她形容没有妈妈的日子,是“每一次因思念流下的泪水,都告诉我,没有她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往事历历在目,刺痛、温暖,也拯救着她。有一个问题,她好多年都没得到答案,那就是,妈妈到底是怎么死去的?

  她决定找到当时在母亲课上的学生。11日晚,这条寻人的微博通过账号@逝者如斯夫dead发布,截至发稿前,已经获得了48233次转发。

  昨日下午,张丹玥见到了当时在教室里的学生代国宏,他告诉张丹玥,彭老师当时很镇定,地板扯开口子,一瞬间她掉下去,没有痛苦。

  “我想知道,妈妈是当场就没了吗?还是和她心爱的学生们埋在一起慢慢停止了呼吸?甚至,她最后的模样是否完好?妈妈最后发生了什么,恐怕只有当时的学生才知道。”

  ——张丹玥

  在一瞬间死去,没有痛苦,多好呢

  新京报:你是怎么想到要写这个寻人启事?

  张丹玥:每年一到五月,我就忍不住要在网上搜和北川中学相关的信息。那种情绪,一到这个时候就躲不开。今年我有了微博,在微博上搜关于北川中学的信息,看到去年这个微博账号发过一篇关于一个北川中学老师的文章。就想能不能通过它去找人。这么多年,我一直不知道妈妈到底是怎么去世的。

  新京报:此前这些年,你也一直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张丹玥:我听到过一个版本,说她当时躲在讲课桌下面。地震时我太小了,才11岁,不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但是我想,只要找到当时课堂上的学生,他们一定知道。

  新京报:那篇公开信,你写了多久?

  张丹玥:很多当时的回忆,其实是从我以前写给妈妈的信里面摘取的。但是我不敢写太细,不敢提了,这对我、对读者,都是一种刺激。

  新京报:公开信发出来之后,都有谁联系你?

  张丹玥:好多我妈妈的学生,我以前的小学同学,甚至还有我家以前的亲戚,地震时我们失散了。我觉得很意外。当时那个账号的编辑跟我说,让我做好准备,可能什么也找不到。

  新京报:妈妈的学生都说了什么?

  张丹玥:有个叫代国宏的哥哥说,我了解你妈妈,她绝对不是那样的人。当时课上他们都有点慌,我妈把手举起来做了一个手势,让大家安静,没有什么,不要怕。她走出教室看了下,没什么动静,就快步走回来,重新拿起了书和粉笔。脚面开了一条缝,她掉下去了。当时他们都喊我妈的名字,但是没有回音。

  我希望如那个哥哥所说的,一瞬间,没有痛苦。如果我的妈妈,我的外公外婆,都是在一瞬间,像做梦一样死去了,没有痛苦,多好呢。

  “北川中学在地震中共遇难40位老师,很多老师真的很伟大,所以我觉得他们也该被记住,不该被忘记。”——张丹玥

  她在教室里上晚自习,我就在教室外面哭

  新京报:你记忆里,那天的北川是什么样子?

  张丹玥:那天外婆在检察院边上的家,外公在文化馆,妈妈在北川中学,他们都不在了。

  我和同学在空地上坐了整整一夜,一晚上都在余震,黑暗中都听见山在垮。5月21号之后北川就封城了,北川就一个活人都没有了,就是一座死城了。在高温消毒。北川老县城是不可能重建的,因为那里太惨了。

  新京报:你对妈妈最后的记忆是什么?

  张丹玥:那天早上,我去上学,她去上班,我俩好像没怎么说话。我对她最后的记忆,是一个背影,她绾了一个髻,一如平常,穿着黑色的衣服。

  新京报:之后你就没有再见到她了?

  张丹玥:我在学校被压住,自己逃出来了。经过北川中学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冲进去找我妈妈,但是我爸拉住了我,我被送到了绵阳,被送到了成都,最后到了绵竹。过了几个月之后才回去。

  新京报:小时候你眼里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张丹玥:她一直很忙,我还记得她跟我说过,我两三岁的时候,她就带着我去班上。她在教室里面上晚自习,我就在教室外面哭。她就说,同学们先上个自习,我去陪陪我女儿。如果她要带我,我就一定在学校。所以我对北川中学感情很深。

  新京报:她和她学生的关系怎么样?

  张丹玥:她很爱她的学生,总带他们来我家吃饭,给他们拿钱。他们都叫她彭妈妈。那时候我想养蚕,有个姐姐家里是养蚕的,就会给我带几条。那种师生间的爱,是很深的。

  新京报:现在闭上眼睛,还能回忆起北川中学的全景吗?

  张丹玥:进门之后是一栋楼,我们以前就住在这里,岔路口往前走,是一栋家属楼,我的好朋友就住在那里,小时候很多和我一起打乒乓球的小伙伴都死了。

  还记得那个崭新的塑胶跑道,我妈当时说,再过几天就可以用了。还没用过。

  “她(妈妈)不能看见我一点点长大,不能听我诉说自己微妙的心情,不能在我无助时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不能在我受欺负的时候站出来保护我,不能和我手挽手去逛街,不能半夜来为我盖上被我踢掉的被子,不能在我害怕的时候安慰我说不要怕。她什么都不能做。她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留给我的只是几张照片和无尽的思念。”

  ——张丹玥

  如果父母都在,我宁愿没有脚

  新京报:妈妈现在有墓碑吗?

  张丹玥:没有坟墓,北川中学现在是一座巨大的山,一到春天,山上开满了花。我们都去山上上坟,山上都是大家烧的纸。其实明明有专门立的碑,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去碑前面,因为人就埋在山里。

  新京报:这些年,会经常回去看她吗?

  张丹玥:一般过年会回去,但是5·12那天我是不愿意回去的。我上中学的时候,长辈们也不带我回去。有一次我回去了,我想哭,在他们身边我又不能哭,都折磨。直到去年5·12,我梦见我外公让我回去看他们。我才第一次回去。

  新京报:你现在身边还有妈妈的东西吗?

  张丹玥:我爸当时回去拿了几本相册出来。我上大学拿了两张出来,一张是外公外婆抱着很小很小的我,一张是我妈一个人,我就把它们放在一个相框里,放在寝室的书架上面。

  我有个同学,身上有妈妈的链子。还有个同学,她妈妈就在她面前死去的,不过至少她妈妈还给她留了遗言。还有个同学,当时脚被直接截断了,用的假肢,但是她父母都在,现在她过得挺幸福的,还会给我发照片。其实我觉得,我宁愿没有脚……

  新京报:你觉得妈妈留给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张丹玥:爱呀。今天那个哥哥就说,我妈妈留给他最珍贵的是一个好的习惯和品质,有了这些,其实你什么都可以拥有。但我觉得是爱,我知道她是很爱我的,所以我也会更加珍惜和感激别人的爱。就像她那么对她的学生,她的学生才会那么回报她。

  新京报:所以这是你想要去做一名老师的原因?

  张丹玥:我刚开始是很抗拒当老师的。我太喜欢北川中学了,喜欢那里的人,北川中学遇难的四十位老师,基本都是我认识的。所以我很难受,很抗拒。

  但是我今天问我妈妈那些学生,他们现在都在干什么,他们说,当老师啊,走你妈妈走过的路啊。我好感动。这条路也是我自己选的。我想把妈妈走过的路延续下去。


(新京报记者 罗婷 实习生 王双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8:30:50 | 查看全部
女儿用漫画 记录工作中的护士妈妈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晨报



  半年前,19岁的重庆女孩高小依去了几次妈妈工作的医院,每次去,她什么都不说,就待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妈妈工作。44岁的陈萍说,她一直没弄明白,女儿为什么这样做。母亲节将至,高小依从江苏无锡寄回7幅漫画,漫画中,一名短发护士或打针输液,或为病人做胸外按压……陈萍会心地笑了,因为这名护士正是自己。

  贴心 漫画传递了女儿的包容

  最近,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病区张贴出一组温馨的手绘卡通漫画。大伙说,这是护士长的女儿送来的特殊礼物,用这样的方式向护士节、母亲节致敬。

  “漫画让我感受到了女儿的贴心,更感受到她对我工作的理解,她包容了妈妈的忙碌,甚至不称职。”新桥医院肿瘤科护士长陈萍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组漫画共有7张,画面呈现的就是她日常的护理工作。

  陈萍说,半年前,放假回重庆的女儿突然嚷着要到医院来,一连来了好几次,每次来,她啥也不做,就静静地观察着妈妈。离开时,她说要给妈妈一份惊喜。“现在,我才知道她是特地来医院观察我的,把我的日常画成了漂亮的漫画。”陈萍说,女儿高小依今年19岁,在江南大学时装设计专业就读大一。后来她才知道,有好几幅漫画都是孩子熬夜画的。

  暖心 母女俩就像姐妹般相处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正在江苏无锡念书的高小依。

  “在母亲节送妈妈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个想法半年前就有了。”高小依说,尽管自己是学美术的,但不喜欢给亲人画画,也从没给妈妈画过画,一是忽略了,二是怕画得不像,让妈妈失望。后来,离家念大学后,意识到自己真的应该好好画一下母亲,于是想到用工作场景来展现妈妈的日常,“这样的礼物不贵重,但我觉得妈妈应该会喜欢。”

  在生活中,身边的人觉得陈萍和女儿就像姐妹一样相处,过得很幸福。实际上,小依的父母在她上初中时便离婚了,为了保护女儿的成长,彼此秘而不宣。

  “孩子跟着我,我骗她说爸爸要去外地工作,会暂时离开。”陈萍说,女儿上高中后,她才说出真相,孩子却说她早就猜到了父母离婚的事实,只是没有询问,不想父母担心她。

  陈萍觉得,对于女儿,自己并不是个称职的母亲,基本上没参加过她的家长会。“有时孩子会说我,对她还没有对病人好,后来孩子长大了,慢慢地抱怨少了,还会经常关心我。”

  虽然身在外地,但小依仍经常打电话、发微信关心妈妈,还常亲昵地喊妈妈“萍萍”。小依说,希望妈妈慢些变老,有健康的身体,希望自己早点有能力照顾妈妈。
漫画.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8:44:55 | 查看全部
母亲节,来自驻香港部队官兵的祝福

作者:   裴红炬、谭志鹏、杜金霖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耳边还回响着儿时的歌谣,如今我们离开家乡踏上了迷彩青春路来到驻香港部队。远离了家乡和您,却永远忘不了您温柔的微笑、可口的饭菜、更忘不了您眼角渐深的皱纹和两鬓微霜的白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驻香港部队大渡河连的官兵盘点了他们与自己妈妈的距离,表达出他们对母亲的爱。
母亲节   我爱你.jpg
来自安徽滁州的一排长李孝龙,忍不住和连队荣誉牌匾合了个影,以此表达对妈妈的爱.jpg
来自随州的范鑫鑫想起了妈妈的拿手菜,而这也正是爱的表达.jpg
鲜红的荣誉证书向祖国母亲说一句----我爱你.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8:50:21 | 查看全部
歌唱家于文华金曲《想起老妈妈》致敬天下母亲


“用嗓子绣花”的于文华已是当今歌坛“一种歌声的代名词”, 亲情歌曲也已成为于文华的品牌,歌唱父母亲情的歌曲更是数不胜数,《想起老妈妈》、《恩重如山》、《你的生命如此美丽》、《故乡爹娘》、《妈妈爱你》、《单亲妈妈》等,其中《想起老妈妈》更是唱出了于文华对妈妈的思念:“劝她外出走一走,她说钱要省着花,催她四处转一转,她说田里有庄稼”,歌词中唱出了老妈妈的真实生活,唱出了天下母亲对孩子的关爱、那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爱!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于文华希望所有做儿女的给家中的老妈妈去个电话,那电话线所连接的,是一份牵挂、一份爱、一份欣慰的回报。

  “想起老妈妈,如今她在乡下,一年四季从春到冬,斯守着我的老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