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线职工风采录】采油小站的“女汉子”
中工网记者 马学礼 中工网通讯员 王友花 下午5点,处理完站里事务、对值班人员交代注意事项后,赵海燕坐上车,去了200公里外的顺宁城镇医院。半个月来,她脸部过敏,红肿瘙痒难耐,医生初步诊断是油气物质过敏,建议她到西安等大城市的大医院详细检查一下过敏原。“最近站上走不开,您先开点药膏抹抹,等轮休我再去。”赵海燕对医生说。
赵海燕是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五里湾一区南七接转站站长。2010年,赵海燕上任,从这一年开始,小站实行业务外包管理。由于外包公司派遣员工不稳定,小站员工流动频繁,很多员工刚熟悉工作不久就被外包公司调走,换来一批新人。几年之间,一个定员4人的小站,人员流动竟达到20人次。这对小站管理和安全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每逢小站分来新人,赵海燕第一要务就是带他们了解站上安全风险,教他们标准操作流程,按章操作。
一个冬天的夜晚,正在休息的赵海燕忽然感觉站上一片安静,没有听到泵运转的声音。她急忙爬起来查看,原来是停电了。出了这种状况需要小班员工倒改流程,同时上报井区部,让电工来检查故障,及时恢复生产。“刚上班没几天的新员工能把这些搞定吗?”赵海燕不放心。
她马上穿好衣服,冒着寒风来到站上,果然看到流程没有倒改彻底,有憋刺的危险。她迅速倒改流程,联系井区派电工处理故障,不一会,熟悉的泵声又响了起来。
副站长梁红娟对记者说:“赵站长对自己、对工作要求很严格,是典型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类型。”
有一件事让梁红娟至今难忘。一次站内改造需要清理很多油泥,要把油泥装袋,再运到站外皮卡车上运走。一袋油泥少说也有五六十斤,女工力气小,梁红娟和一个女工一起抬还觉得吃力,转头看见赵海燕正一个人提着一袋油泥。她既佩服又心疼,打趣道:“这些年的石油生活真把你练成‘女汉子’了!”赵海燕憨厚地一笑,干得更起劲儿了。
力气活如此拼劲,技术活更是严谨。为了保证站上平稳注水,赵海燕每次调整配注都非常精细,不差毫厘。师傅老韩说:“你咋在配水间待那么久,瞬时排量差0.1没有关系的,等下分压上来就好了。”赵海燕却很认真地说:“那怎么行啊,一定得调好,上学的时候老师教了,注水平稳对采油非常关键。”
在赵海燕的带领下,南七接转站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深山小站,逐步成为作业区标杆站里的佼佼者,赵海燕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油田公司优秀员工、劳动模范等,今年还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授予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