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于那些专业行者来说,“旅游”二字绝对是个贬义词,就像在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人把这两个字写进履历表的爱好一栏,以示自己很清新脱俗时,我们也会露出鄙夷的微笑一样。
专业行者,在许多人心中,就是一种全新生活的倡导者。这倒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辞去工作,一直让生命流淌在路上,否则,当大家都以这种游移不定的方式生活,安排人生,那么,固定的社会秩序将何以维持?正常的社会体系何以运转?社会财富将如何被创造和积累?
那么,我们为什么旅行?
旅行,是让困顿的人生——被名利、劳碌工作等凡尘俗事包裹的人生能暂时放松,让焦躁的灵魂暂时安歇的最好方式。哪怕是无边黑夜里一点豆大的光亮,也能给你一些方向指引,让你哪怕步履蹒跚,也希望拼尽全力,向那个方向奔去。
看到有人标榜自己,趁着公干的机会去某个城市,哪怕是机场片刻停留的转机,抑或是整天关在高级宾馆里开会根本没机会出去溜达,那个城市竟也被写进他人生旅程表里“到过的地方”,这不由地令我们哑然失笑。旅行,不是身体的简单位移,它应该是类似于一种时空的穿梭转换,是你和别人的经历的历史对话,来一场痛快的穿越。是你无法再有机会对他们的故事重蹈覆辙,可你有机会与他们的情感、生命轨迹重叠,熨贴那些微温的往日。就比如你在泰陵姬里逛荡,你似乎能体味到现实里无法发生的荡气回肠的君王之爱;或者在某个大洋孤岛上亲历当地人的生活,你也会突然忘记自己原来的身份,体验一把别样的人生——旅行便给我们单一、轻薄的生命提供了无限种可能。它让我们厚重,像写书一样,一点一点积累,把所有的好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纷纷放入内心,天长日久,怎不会感到分外饱满和富足?当我们将自己放在社会和历史的坐标里看, 我们何其渺小。从纵横两个维度来看,人既是历史的沧海一粟,也是社会的草芥蚁民,几乎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不走出去,人就像井底之蛙,只看得见自己四方的狭小天空。用自己的脚,丈量世界有多阔大,生命有多精彩,历史有多悠远,这恐怕才是我们为什么旅行的终极意义吧。
旅行,可能只是一小段时间里空间的改变,且无论这种改变有多大,你知道你终将回到出发的地方。但,回去和从来没有去过,是截然不同的。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放下过去的那个“我”——那个陈旧的、沉重的、满是尘埃的“我”,像朝圣者一样,荡涤内心之后,会一层层剥离最娇嫩粉艳的生命之核。
和一些行者偶遇在网络里,虽未曾谋面,但于交流之间便觉得不一般,有些羡慕、嫉妒、恨;再看他们佳作频出,更是欣慰万分,觉得跟这些行者接近,哪怕自己没去过,没触碰过那些美好,也觉得内心芬芳、清雅起来,也更体会到了旅行的意义。
作者:陆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