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发展网(特邀观察员陈应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普淜镇积极探索以党建促脱贫、以脱贫促党建工作机制,总结操作性强、可复制的“党建+产业”脱贫的发展模式,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双突破”。
群山环抱的普淜镇位于祥云县东南部,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国土面积325.35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204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是一个以农为主、彝汉杂居、居住较为分散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乡镇。截至目前,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个(云里厂、杨家屋、子乍苴)、建档立卡贫困户602户2157人,占全镇人口的8%。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普淜镇党委、政府聚集扶贫重点、抓住脱贫难点,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严格按照《祥云县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要求,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创新扶贫思路,整合扶贫资源,确保脱贫摘帽目标任务。
在开展“党建+产业”脱贫攻坚中,普淜镇以合理规划、规模发展为重点,聚焦产业扶贫,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一主多元”“一村一品”增收项目,培植产业脱穷帽。在具体工作中,以产业开发为突破口,突出精准扶贫、重点扶贫,重点帮扶杨家屋、云里厂、子乍苴三个贫困村,辐射带动其他11个行政村,产业扶持全面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整合整乡推进规划产业发展资金5140万元,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模式,以正德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种植冬早马铃薯4000亩、白萝卜2000亩、绞丝瓜2120亩、白芸豆180亩,扎实稳步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去年的脱贫攻坚中,普淜镇全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以“红花大金元”优良品种为重点,倾力打造一个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完成1.22万亩烤烟移栽和3.295万担烤烟收购任务。今年以来,围绕产业脱贫总体工作思路,继续加大烤烟科技推广力度,推广滴灌技术3300多亩,膜下小苗移栽4300亩。
普淜镇按照产业脱贫的目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扩大核桃种植面积。截止目前,发展核桃11.61万余亩,产量达116884.7公斤。同时,积极培植特色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大力培植特色产业,打造子乍苴、易康两个村的魔芋种植示范区,种植魔芋641亩,其中扶持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魔芋44.2亩。在子乍苴村、易康村成立魔芋种植合作社,并与南涧县鑫淼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魔芋供种和收购合同,确定最低保护收购价。
普淜镇还在云里厂村发展良种水稻476亩,其中扶持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良种水稻22.94亩。在杨家屋村、力必甸村、西山村发展冬桃1218亩,其中扶持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冬桃390亩;在力必甸村实验种植百合35亩。
普淜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养殖业,补助易康村200万元移民资金,通过与温氏公司合作,建成8万羽肉鸡养殖基地,年收入预计达100万元以上。同时,壮大肉牛和山羊生态养殖业,在云里厂村成立专业合作社,负责对养殖种畜引进、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服务,引领养殖业健康发展。全镇财政扶持284.8万元,新发展山羊养殖5696只;财政扶持448.8万元,新发展肉牛养殖1053头。实现猪存栏24000头、出栏40000头,鸡存栏16万羽、出栏19万羽,牛存栏9000头、出栏4000头,羊存栏20000只、出栏8000只,产业脱贫路子越走越宽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