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身着彩色护士服,护士们两两一组正为一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开展双人呼吸气囊心肺复苏。她们不仅技术高超、动作娴熟,而且还配合默契。
昨天,桐乡市首届护理“导师制”成效比拼大赛开赛,23对优秀护士师徒开展了理论、操作两轮“比武”。从去年起,桐乡试行全程护理导师制,全市78名新入职护士结对骨干护士,成为第一批全程护理导师制的获益者。昨天参赛的护士师徒就是这78对结对师徒中的佼佼者。
师徒全程结对
新护士受益匪浅
“患者”因为突发心梗“入院”,护士师徒迅速为“患者”展开施救。一人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另一人则进行呼吸气囊操作。每一组选手都很快进入角色,师父一边做,一边给徒弟进行指导,确保急救动作高效、顺畅。
“不紧张,这些动作我们都练了很多遍了。”即将上场,来自市一院的新护士曹恺利说,这一年以来师父陈敏龑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给予她帮助,让她受益匪浅。
去年下半年的一天,曹恺利刚刚入职不久,在病房为一名患者拔针。隔壁病床一名患者家属没有按铃,却要求小曹先为他们拔针。小曹坚持要按顺序为患者拔针。此举惹恼了这名家属,他出言责难她。曹恺利感到很委屈,回去就默默地流泪了。
师父陈敏龑知道此事后安慰了小曹,也为她讲述了自己曾经类似的经历。“我能理解你的委屈和付出。做护士这一行,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只要真心为病人负责,就问心无愧。”陈敏龑还教她要学会自我减压。事后,陈敏龑还专门替曹恺利去跟患者和解。
这件事让曹恺利感到很暖心。而最近为了应对比拼,只要曹恺利有时间,无论白天上班间隙还是晚上休息时间,陈敏龑都会陪她一起完成练习。
全程导师“传帮带”
既是师父也是朋友
“过去在医院实习时也有过带教老师,但全程护理导师却不一样。”曹恺利说,尽管她已从该院肝胆外科调到了呼吸内科,可她的老师陈敏龑仍未变过,每天关心着她的工作和生活。
原来早在2014年,市一院就推出了“全程导师制”。去年该项制度在全市卫计系统进行推广。和曹恺利、陈敏龑师徒一样,去年全市卫计系统一共有78对护士师徒。
为什么要推广“全程导师制”?“护士的责任早就不仅仅是挂盐水、发药,我们需要更多地当好患者‘健康管理者’的角色。”市卫计局医政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新入职护士由于工作科室不稳定经常会更变导师,这导致师徒之间难以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带教关系”。全程导师能有效完成“传帮带”的责任,更能增强师徒之间的情谊。
“我们要求每对师徒每周小聚一次,聊聊工作、学习、生活。导师还要定期下达学习任务。”该负责人说,全程导师更像是班主任,而不是任课老师。全程导师能增强年轻护士的归属感,在工作之外既是师徒也是朋友。
昨天的“比拼”,就是师徒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测试。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市卫计局相关科室为23对师徒出题进行考试,既考理论知识也考实际操作,为师徒俩过去一年的工作、生活做一个小结。
此次比赛中,来自市中医医院的王丽洪、金鑫丽师徒获得比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