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1|回复: 1

数学人生=爱创新+不盲从+淡名利

发表于 2017-5-8 19:42: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5月7日,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逝世
数学人生=爱创新+不盲从+淡名利(知识分子风采)
2017-05-08 本报记者 吴月辉



  图为2002年8月27日,吴文俊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史国际研讨会上作报告,用英语介绍中国数学史并回答听众提问。
  新华社记者 于小平摄
  人物档案


  吴文俊1919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科院数学所、中科院系统所、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任职。他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名誉所长,1957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是上世纪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其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吴文俊曾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年)、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年)、首届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994年)、邵逸夫数学奖(2006年)、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埃尔布朗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年)等。


  (据新华社电)





  5月7日7时21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


  记得2011年夏天,记者有幸到吴先生家拜访过他,当时情形历历在目:吴老刚从医院回家没几天,因下雨路滑,爱“遛弯儿”的吴老不小心摔了一大跤,但一点也没有影响他的好心情,他依旧乐呵呵,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


  熟悉吴文俊院士的人,都说他可爱开朗、充满活力,对未知的新领域永远充满着好奇心。基础研究是“好奇心驱动的研究”,正是这种好奇之心,驱动着吴文俊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索,乐此不疲。


  “数学研究机械化是脑力劳动机械化的起点,我们要打开这个局面”


  1956年,一位37岁的年轻人因其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年,他便当选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这个一鸣惊人的年轻人便是吴文俊。


  拓扑学主要研究几何形体的连续性,是许多数学分支的重要基础,被认为是现代数学的两个支柱之一。吴文俊把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陷入困境的拓扑学研究继续推进,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吴示性类”与“吴示嵌类”的引入和“吴公式”的建立,并有许多重要应用被编入名著。数学界公认,在拓扑学的研究中,吴文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极大地推进了拓扑学的发展。


  在很多人看来,“靠这个都可以吃一辈子了”。但功成名就的吴文俊并没有就此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地向数学的未知领域进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10:07:45 | 查看全部
谢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问好老师分享辛苦了祝愉快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