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回复: 0

从童年获取文学力量

发表于 2017-5-9 21:50: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从童年获取文学力量(我的文学观)
2017-05-09 李利芳

  让文学不忘初心,让文学回到“本源”,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儿童文学是尤其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的一块园地

  

  我是在为孩子服务的文学中逐步确立自己的文学观的。通常,我们较少从具体的读者层面讨论文学观,而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始终在提醒我们,它是为“谁”而存在,因“谁”而成立,又是由“谁”而创造的。读者对象的明确指向性让儿童文学工作者都很“务实”,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他们都会牢牢地把孩子放在心上,为孩子写字作文。“儿童的文学”——这样的所属关系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存在还不到300年,在我国也不过百年,但它一经确立,形成的却是一种异常稳定牢靠的精神关系,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学存在形态,其中内含的艺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问题,对推动一般意义上文学观念的变革具有深刻的启迪价值。

  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儿童文学观念的跟进依赖于人类对儿童科学认知的推进。但不管怎样,由于读者对象的“幼小”,由于其幼小所导致的接受可能性,成人在给予儿童文学时总是会小心翼翼。也就是说,在文学的具体艺术表现及其探索性,乃至作家思想的“自我性”方面,儿童文学总是会设有“边界”,它是“有限度”的文学。我们并不会把这种“限制”理解为儿童文学的劣势或不利的方面,它恰恰成就了儿童文学独有的精神品质。其内涵便是,儿童文学最忠实地保留了文学最基础的价值要素:它有简单纯粹的语言;它会老老实实经营一个有趣的故事;它有真挚的情感,它在意“同情”;它追求行动,重视人物一直“在路上”;它的孩子般的主要人物对世界葆有无尽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它让“存在”不设边界,人在现实与幻想的世界自由出入。这些元素让文学没有离开“文学”本身太远,或者说,它让我们知道,文学之“初”,或“本源”的文学是什么样的。

  让文学不忘初心,让文学回到“本源”,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儿童文学为我们保留了这样一块阵地。它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读者,儿童文学是将读者奉为至上的文学。它努力从读者维度思考艺术问题,努力勘探童年精神资源与童年精神风气的习得,努力从人类生命的早期出发去思考存在、设置目标。所以,儿童文学是有目的的文学,有目的让它不会迷失自己。它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保证其旺盛的活力,它从读者那里实实在在地获得了力量。越来越多的成人文学作家开始重新打量、思考、创作儿童文学,并获得了深刻的认识,作家张炜曾这样说:“我始终觉得儿童文学不仅不是一种文学初步,而且还是整个文学的入口、基础,甚至是核心。任何一个作家把儿童文学的元素从整个创作中剥离和剔掉,可能都不会是一个优秀的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