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区委是一线指挥部,街道党工委是“龙头”,社区党组织是“战斗堡垒”。唯有三级贯通、联动,才能有序推进、有效运转。
近年来,虹口区各级党组织在区委的领导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夯实基层基础,为实现虹口高水平高品质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这条富有创新意义的基层党建有效路径,让虹口的组织资源和服务资源不断下沉,绝大部分问题都能在基层得到处理和解决,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正不断提升。
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制
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虹口区委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按照街道党工委、大口党(工)委、部门党组、事业单位党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等六种不同类型,以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为重要抓手,加强从责任书制定到后续落实、督查考核的全过程管理,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全面夯实党建责任体系。
在区、街道、居民区三个层面建立形成“1+8+N”的虹口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实现工作覆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断聚合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向心力。区、街道层面的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近300家,下设科技创新、卫生健康、航运服务和金融服务等4个专委会,探索专业化的运作方式;细致排摸排需求和资源,做好梳理和分类,积极探索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和项目清单管理模式。2017年,区级层面共收集到63项需求类项目和51项资源类项目,街道层面共收集到需求类项目和资源类项目总计2398项。
同时,进一步发挥社区党委在具体落实统筹区域化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和居民区党建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三建”融合、统筹推进。按照“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的要求,将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绿化市容局党工委、房管局党工委下属城管中队、市容所、房管办的党员组织关系下沉至各街道,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运作机制
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虹口区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千人访万家”活动的实施意见》,全区各级党组织结合旧区改造、社区管理、矛盾化解、服务企业等工作实际,完善“四访五联系”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听民意、解民愁,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建议收集登记、承办处理、结果反馈等规范性流程和工作制度,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形成党组织主动关心关怀广大群众的机制。
在曲阳路街道“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过程负责”的“小三全”工作法基础上,全区形成“全方位对接、全过程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大三全”工作格局,着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通过“三全”工作法渗透到各单位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各个领域中。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区委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工作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不断丰富“三全”工作法内涵,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在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虹口党建服务持续向基层延伸,四级党建服务网络逐渐成型,即1个区党建服务中心—8个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37个市民驿站分中心—500个党建服务站,党建与党员群众的距离不断拉近,基层党建服务的脉搏跳动愈发有力。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红色资源,打造全市唯一的开放式区级党建服务中心。加强指导,促进各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功能提升。依托市民驿站,打造15分钟党建活力圈。以建成党建资源“调度站”、党建服务“配送站”、党员学习“加油站”、公益行动“枢纽站”、民情民意“气象站”为标准,建立212个居民区党建服务站和300个楼宇、园区、商区、院场馆所、众创空间、窗口单位等党建服务站,如在白玉兰广场建设“金领驿站”、在瑞丰国际大厦建设“白领之家”等等。
此外,虹口积极推动社区党组织与行业、单位党组织实现组织互联、工作互动、功能互补,先后推进物业管理、城管执法、律师及建筑工地等行业的党建联建,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实现多方共赢。
丰富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和方法
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活力
目前,虹口区已成立“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78个,参与常态服务的党员志愿者近2500人,每年提供各类志愿服务近20万人次,受到党员群众广泛认可。
坚持“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将志愿服务由居民区向驻区单位延伸,由区域内向区域外延伸,由退休党员向在职党员延伸,由党员向群众延伸,由个体向团体延伸。坚持“制度化”的组织管理,每个“党员志愿者工作室”成立均在党建服务中心登记、备案,实行服务内容告示、服务时间提前公示制度,形成“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服务的管理模式。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结对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尽量在内容、时间以及空间的安排上满足党员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坚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注重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在“专业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大力弘扬党员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同时充分注重挖掘、培养党员志愿者各具特长的服务技艺,形成“品牌服务”的社会效应。
“开放型主题党组织生活”作为虹口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举措,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以主题立项、招投标、组织实施、质量评估等方式,组织开展党组织生活。这种创新形式,打破党员学习教育的组织界限,实现党内教育活动的资源共享,使党组织生活变形式单调为方法多样,变党员被动参加为主动参与,变封闭进行为开放运作,有效激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活力。
着力加强基层党建队伍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虹口区委制定下发《虹口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通过基层选拔、社会招聘等渠道遴选人选,选派优秀机关干部担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使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进一步改善。同时,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事业编制使用管理,落实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考核,结合实际健全完善激励和退出机制。
各街道着力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根据额度标准,配齐居民区专职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专职党务工作者,并将其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统一管理。虹口区委组织部将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对居民区党务工作者进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开展分层分类培训,着力在提高政策水平、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破解难题、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等方面加强培训。
同时,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有关规定,切实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定期开展点对点抽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底基层党建责任制检查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定期进行情况分析,确保把“蓄水池”工作做实、做细。坚持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基本制度,强化党组织和党员的角色意识,全面提高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