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9|回复: 0

雅安雨城区合江镇“飞地党建”模式引领脱贫攻坚

发表于 2017-5-10 11:03: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网成都5月9日电 (王军)雅安市雨城区合江镇张山村地处雨城区、名山区与眉山市洪雅县、丹棱县四地交界处,被称为“飞地村”。该村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24户,农业人口414人,其中贫困户23户,贫困人口78人,茶园2000余亩,茶叶、林竹、猕猴桃等产业初具规模,是个“守着好资源,戴着穷帽子”的贫困村。为此,合江镇党委在区委领导下,探索实践“飞地党建”模式引领脱贫攻坚、助力群众致富。截至2016年底,全村剩余贫困户3户10人,今年有望全部脱贫。
  三方联动实施“飞地共建”。乡镇牵头建。成立合江镇“飞地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相关工作;由领导小组牵头,协调该乡塘坝村帮带张山村,打破地域限制,在合江镇塘坝村农业园区租赁1.1亩“飞地”供张山村使用,解决张山村因地理位置偏僻农产品难销售问题;同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农民夜校”,凝聚思想、转变观念;协调帮扶资金230余万元,解决通组公路硬化、活动场所升级、村容村貌改造等问题。强村帮带建。塘坝村与张山村联合开展组织活动,由塘坝村党员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进行现身说法,帮助张山村群众提升致富技能、增强致富信心;进行经济扶持,对张山村租赁的1.1亩土地免3年租金;进行项目合作,与张山村联合出资创办“三村人家”民俗酒店,壮大“飞地项目”。自身主动建。张山村党支部不等不靠,成立“高山飞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村“两委”以集体资金入股方式兴办实体经济,引导贫困户以“资本、资源、技术”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实现村支部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致富能手与党员“双向培养”、脱贫攻坚与壮大集体经济“互惠共赢”,为“飞地”发展打牢基础。
  三大平台实现“飞地共享”。共享“飞地发展平台”。合江镇按照“壮大蚕桑生产业、推进丝绸加工业、辐射带动旅游业”思路,引进伊格尔丝绸公司入驻塘坝村,建设占地760平方米的“南方丝路驿站”丝绸博物馆,组建农业园区,吸引游客观光购物,推动农旅结合发展,同步宣传推介张山村。共享“飞地体验平台”。张山村利用租赁的1.1亩“飞地”,打造“东篱茶社”手工制茶体验馆,将该村优质高山茶叶资源注入园区发展,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按照“党群共建一体化、优势互补齐争优、凝心聚力促发展”思路,开展技能培训和茶艺大赛,整合资源,培育人气。共享“飞地销售平台”。主动适应网购消费形式,构筑网货供应体系,实现线上营销与线下体验相融合;通过“党员 贫困户”模式,签订帮带协议、全程跟踪指导、共享销售渠道,推动贫困户增收。
  三项机制推动“飞地共促”。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飞地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由合江镇党委召集张山村、塘坝村党支部,研究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逐条解决;配套建立工作协调、信息通报、责任落实等制度,以完善的制度机制确保“飞地党建”顺利实施。建立党员作用发挥机制。在飞地手工茶体验馆、民俗酒店等项目建设前,发动党员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支持项目建设;针对部分贫困户人力不足,组织党员义工队,帮助贫困户维修房屋、美化庭院、采摘茶叶等;为解决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组织党员带领群众义务参与茶叶市场、民宿酒店、茶社等项目修建。建立效益共享机制。合江镇将张山村纳入雨城区东部片区“雅茶”产业绿色发展精品环线建设,引导农户及绿茶手工作坊融入“雅茶”产业抱团发展,实现农民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