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扇只是中国扇文化的缩影
玩过扇子的人或许听过江苏檀香扇、广东火画扇、四川竹丝扇、白江绫绢扇这四大名扇的名称,实际上,中华民族在过去几千年给后代留下的扇子远远不只这四种。
日前,在广州文物总店原总经理、著名收藏家曾波强家里,南方日报记者亲眼见识了对方多年来收藏的十多把古扇。“单从制扇的主要材料来讲,中国的古扇就有竹、木、纸、扇、象牙、玳瑁、飞禽翎毛等许多种,而像棕榈叶、麦秆、蒲草等其它植物材料,也可以在能工巧匠手中编成形式各异的扇子。”曾波强向记者介绍,收藏界一般把扇子的种类分为羽扇、蒲扇、团扇、折扇等几个主要品种,其中真正广泛流通到市场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两种。这主要是因为折扇和团扇更便于保存和携带。
今年50多岁的收藏家高鹏飞说他从20多岁起就开始收藏扇子。“实际上现在被玩家纳入收藏视觉的扇子有两种:一种是古扇,一种是当代名家制作或写绘的扇子。”他告诉记者,扇子在中国的可追溯历史非常久远。文史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在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不过,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扇子却是战国的竹编扇。
大约从汉代开始,中国出现了绢制的团扇(又称为罗扇、纨扇)。记者在曾波强家里看到的一把团扇,形如满月。团扇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由羽扇和竹编扇维持单调形制,紧接着,中国人又发明了方圆形、腰圆形、梅花形、葵花形等其它扇种,使得扇子的形式更加丰富。直到11世纪折扇从日本传入中国前,团扇在中国的使用都是不分男女的。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折扇经高丽传入中国后,迅速被中国人接受,从而有了折叠扇、聚头扇和撒扇等不同称呼。到了明代,这类新的扇种开始广泛流行。“明代的制扇手工作坊遍布全国,流传下来的名扇有杭扇、吴扇、川扇、歙扇、青阳扇、溧阳扇、夹纱扇、金陵柳氏扇等许多种。这一时期,折扇的扇骨、扇叶和扇面的做工越来越讲究,题材特色也越来越丰富,涌现了许多知名的扇庄和匠人。”高鹏飞说,不仅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而且制扇的行业也开始衍生出扇袋、扇坠、扇盒等附属扇子的工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