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笑看今朝

“端午佳节 粽情千里”活动开始啦!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0:23:43 | 查看全部
  【各种传统民俗活动】: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扒龙船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龙池竞渡 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帝王,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

  《旧唐书》中记载: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

  《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

  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

  明代帝王,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

  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4]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韶关市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挂艾草与菖蒲

  


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艾草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艾草也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从中国古代开始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也是因为它具备医药功能而来。

  艾叶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可以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临床上多数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成药方子较少,如伤寒论中的“胶艾汤”等用到了艾叶。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0:24:08 | 查看全部
  端午食粽

  


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浴兰仪式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3 08:08:55 | 查看全部
赛龙舟
赛龙舟.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3 09:27:05 | 查看全部
支持!端午佳节 粽情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3 11:42:15 | 查看全部
我爱吃粽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3 16:48:55 | 查看全部
一同热热闹闹欢庆端午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3 16:49:32 | 查看全部
好活动,必须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3 17:48:34 | 查看全部

端午节早在屈原以前就有了的华夏民俗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一般人以为其由来是为了纪念屈原,源自战国时期,其实---
端午节早在屈原以前就有了的华夏民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原称端五,“端”是“初” 的意思,即一个月开始的第五天。在我国古时侯,午和五通用,所以又称“端午” 。这天又因二五相重,故又叫“重五”或“重午” ,另因“九九”重阳之故,人们又将“五五” 称之为“端阳”
一般人以为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我国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其实,端午节在屈原以前的西周前后就有了,距今己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因为五月盛夏即将来临,百虫滋生,疾病流行,那时人们为了防害除病,在夏季的五月初五这一天,进行一些“驱邪避瘟”的活动。“端午节” 风俗是我国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端午期间,南方各地的龙舟竞渡,源自于越人祭水神或龙神的巫术祭祀活动,与北方端午节的起源一脉相承,唯形式有所别。
流传最广的是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怀石自投汩罗江,荆楚人民纷纷从四面八方划来船只,希望能够捞救他;为了避免他葬身鱼腹,人们纷纷把米包成粽子投到江中喂鱼,挂艾青、菖蒲是为了给屈原招魂纳魄等。其实,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早在屈原以前就在民间流传了,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则把这些活动与屈原联系在一起。在我国晋朝以前,各地就有在端午节祭祀古人的风俗,但不只限于纪念屈原一人,如山西省一带祭祀介子推,江苏、湖北祭祀伍子胥和屈原,淅江绍兴一带祭祀曹娥……各地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只是纪念屈原一人,是从南北朝以后开始的。
(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 蒋昌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3 18:20:36 | 查看全部
绿色粽子裹吉祥,喜庆节日又端阳,
快乐畅饮雄黄酒,幸福伴君在身旁。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5 16:07:29 | 查看全部
钱营孜矿开展“端午送粽子,爱心筑安全”活动
为积极发挥女工家属安全协管的特殊作用,用浓郁的亲情为煤矿安全生产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525日中午,钱营孜矿开展“端午送粽子,爱心筑安全”活动,工会女工部组织女工协管员深入矿井口开展了“端午粽飘香、协管嘱安全”慰问活动,为上下井矿工传递真情,送去了端午节的祝福。
活动当天,该矿女工协管员在井口个个笑脸相迎,热情地将粽子、鸡蛋等慰问品亲手递到一线矿工手上,叮嘱员工一定要时刻牢记安全,时时处处按章作业、为矿井、为家庭安全着想,为安全生产再做新贡献。
矿工们吃着香甜的粽子,聆听着矿嫂们一句句情真意切的安全叮咛,道上了对女工协管员姐妹亲情般的关爱表示感谢,他们纷纷表示,在岗位工作中,一定不辜负全矿女工姐妹的殷切期望,坚决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安全人,要安安全全生产,平平安安回家,为企业、为家庭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为安全生产做出新的贡献。(图文:吴琼)
送粽子场面2.JPG
送粽子场面.JPG
送粽子场面1.JPG
送粽子场面3.JPG
送粽子场面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