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
要问鲎勺是什么东西,相信很多人会一脸茫然。可在三十四年前,鲎勺是福建沿海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用具。
过去,乡村人家烧的是土灶,土灶上坐的是大铁锅,从大铁锅里舀饭、舀汤用的是鲎勺。鲎勺是用耐湿耐热纯天然的鲎壳做成的。过去我家里有一大一小两个鲎勺,饭做好后,用大的鲎勺,每人一勺就装满一大碗。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一家四口人煮大半锅的饭,看着好像不少,实际上多是充数的汤汤水水,真正能填饱肚子的番薯或者番薯片都沉在锅底。盛饭时,母亲心里有数,给父亲和我们哥俩每人盛上半勺的“干货”,看看装在碗里的数量和干稀差不多了,再往碗里盛上半勺的汤水。留在锅里的基本就是汤水了,她装满一碗汤水就一个人坐在灶门前喝着。那鲎勺就倒扣在锅里,等到刷锅的时候,把刷锅水舀干净还是它的任务。
那么,鲎又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海洋动物,体似瓢形,深褐色,全长可达70厘米,宽约30厘米,背面圆突,腹面凹陷,全体覆盖着硬甲,尤其背面的厚壳更加坚硬。家乡毗邻的平潭岛是我国享誉世界的产鲎区,当地有句俗语,六月鲎,爬上灶。所以,平潭曾是全国中国鲎产量第一的地方。家乡与平潭岛山不连海连,鲎在家乡的海上也时有现身。鲎还被称为海上鸳鸯,一般是雌雄一对同行。讨海人如果只捕到一只,在其附近必定还会有与之配对的另一只。家乡有个说法,如果另一只没有捕到,那是不吉利的,要把捕到的也放掉。鲎是最古老的动物,据说在海洋里生活了四亿多年了,和它同时代的动物,不是进化变异就是灭绝,唯有它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还保持着原始的相貌。鲎的肉、籽、血都是美味食材,人们吃光了它身上可吃的东西,剩下鲎壳就成为做鲎勺的材料。
做鲎勺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在手工作坊甚至家庭里就可以完成。在大锅里把水烧开,把鲎壳扔进锅里,让滚水慢慢把壳子泡软,然后取出壳子把里子翻出来,清理掉壳上残留的东西,剪掉鲎壳边缘多余的部分,将鲎壳卷成锥形,安上竹柄,钉好钉子,鲎勺就成形了。过去家里的鲎勺经长期使用磨损后,父亲把竹柄卸掉,把磨损的边缘剪掉,然后再安上竹柄,又是一个完好鲎勺,只是比原先的小了一圈。
现在回到家乡,再也看不到鲎勺了。一方面由于不锈钢、铝、塑料等材质的勺子广泛普及,另一方面也由于人们煮饭多用高压锅,鲎勺太大就很难和高压锅配套使用。更重要的是,鲎是最古老的“活化石”,在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它成为受保护的濒危物种。鲎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它是地球上唯一的蓝血海洋生物,它的血液里含有28%的铜离子,所以是蓝色的,具有一遇病毒马上凝固的特性。科学家从鲎的血液中提取“鲎试剂”,不仅可用作制药,而且它的制品可以监测食品工业中是否有毒素污染,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遭遇病菌感染。如此稀有和宝贵的物种,滥捕滥杀不是暴殄天物吗?
历史在飞速发展,一些风景必然会隐去,一些事物注定会消逝。祖祖辈辈不知用了多少代的鲎勺,今天已不可避免成为过去,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它为何物。不过我们这一代人对它的温暖记忆不时在脑海里摇曳,它的模样依然清晰,它的魅力依然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