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管道公司 吴茜
端午快到了,出差经过南京,只不过是转车途中的匆匆一瞥,除了粽子以外,街头巷尾的商铺纷纷摆出了礼盒装的绿豆糕、咸鸭蛋。随处可见的烤鸭店和龙虾店,生意也比以往红火了不少。这些物事,都是我现在所居留的广东所没有的,不禁勾起了几许回忆。
老家在南京,虽然从小不在那里长大,家中却保留着不少南京的风俗习惯。端午时节,除了包粽子之外,还要吃“五红”。老人认为,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病流行的季节,须得“以毒攻毒”, 于是有了今天人们餐桌上的“五红”。 “五红”最早其实是“五黄”,包含“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雄黄酒”,随着岁月的变迁,到如今逐渐演变为“咸鸭蛋、红苋菜、小龙虾、烤鸭、雄黄酒”。而绿豆糕,大抵是有着清热解暑的功效,成为独立于“五黄”或者“五红”之外的存在,和粽子一起作为端午节餐桌上的标配,流转至今。
后来,在南京上大学的时候,每逢端午,姑姑伯伯们早早就会开始这一顿节日大餐的采购。寻常的食材,如咸鸭蛋、苋菜等等,在市场或超市就可以买到,回家稍作加工即可,唯独烤鸭和绿豆糕不然。南京人嗜鸭,尤以盐水鸭为甚。这端午所吃的烤鸭,则是南京这座城市天然的发明。与北京的烤鸭不同,南京的烤鸭既不片皮,也不夹饼,而是浇卤。并且定要买评事街章云板鸭店或者是明瓦廊金宏兴的,而且要上半身,斩作几件,浇上卤之后,红彤彤、金灿灿,皮酥肉嫩,教人垂涎欲滴。而绿豆糕,则要去那种老式作坊买,要闻着空气里甜到发齁的绿豆和芝麻油的香气,亲眼看着师傅捧出那用油纸垫着的、切了块晶莹地装在盒里的绿豆糕才算心满意足。超市里卖的绿豆糕,大多翠绿、偏硬,而真正不加色素的新鲜绿豆糕,则是有些发黄的,轻轻一摸就是一手的香油味儿。采购齐全之后,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一桌“五红”就备齐了。再端上早早就包好了的粽子,一家人围坐在一处,其乐融融。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工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没有了吃“五红”的习俗。但除了粽子外,年年端午仍然习惯买上两个咸鸭蛋、一盒绿豆糕,追忆那逝去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