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重庆对“4050”人员的再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符合条件的人员都能获得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今年52岁的岳琳中师毕业时,分配在重庆一家企业子弟校当小学老师。10年前企业破产,已经42岁的她“一夜又走进风雨”。当时的年龄,没有学校愿意接受她。上有老下有小的她做过酒店管理、百货销售,又自己当餐馆老板,结果都差强人意。现在的她,希望找到一份“高级保姆”的工作。目前已经有几家家政公司跟她联系,焦急等待结果的她,有了“人生又一春”的企盼。
职场“4050”人员,心境大多与岳琳无异,人到中年的他们,不敢奢望丰满的理想,只求现实不那么骨感。野百合能迎来春天吗?
引导用人单位转变观念
43岁的李女士家住重庆巴南区,因为求职年龄限定,只能遗憾地和自己心仪的岗位说再见。“我看中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待遇不错,离家也近,但因为对方单位要求35岁以下,只好放弃。”李女士对记者说,为数不多的几家没有年龄限制的职位,基本上是保洁,而且招的人很少,工资也不高。 据了解,重庆职场对18岁~35岁求职者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而45岁以上的求职者,明显供大于求。
在重庆人才市场,一家企业招聘人员向记者介绍,年轻人有闯劲,更容易跟客户沟通,而且他们没有家庭包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年人就没这些优势,他们年龄大,学习新东西困难,知识结构跟不上社会发展。
记者调查发现,“4050”人员大多学习能力较差,不少人培训三个月还难以上岗,还有一部分人不甘心做保姆、家政等工作,同时心态调整不好,找不到自己在职场中的准确定位,难以在竞争中取胜。
“凭啥年龄一旦超过35岁就不能报考公务员?我认为对年龄限制的规定,是对35周岁以上人群的歧视。我曾获得川大优秀研究生一等奖,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在各方面应该还算优秀,就因为年龄刚过35周岁,连考公务员的报名资格都没有,这很不公平!”
在此之前,四川大学在读法律硕士杨世建,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拒绝受理他报名参加考试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记者与杨世建联系时,他还颇义愤填膺地表示,自己起诉的目的,是希望维护所有35周岁以上人群的“平等就业权”,提高人们对宪法权利以及公民权利的关注。
重庆社科院王秀模研究员建议,企业和社会应当给予“4050”人员更多关爱,重视这一群体的生存、发展和公平就业权。从允许进入劳动力市场的16岁到法定退休年龄60岁(女工目前为50岁),不出意外,一名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可达40年左右。现在一过40岁,企业就不愿意招用,相当于早早放弃了一半的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也不公平。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大龄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善待大龄劳动力,多发挥他们吃苦耐劳、沉稳踏实的优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