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古的巧生炉
4月8日,“巧生虹烟——陈巧生香炉杭州首展”在杭州南宋序集开幕。陈巧生是中国铜炉大师,1957年出生于江苏,因高超的仿宣德炉制作技艺享誉海内外。马未都曾赞叹:“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历经40余年的铜炉生涯,陈巧生严格遵循古代工艺和制作技艺,基本解开了宣德炉制作的秘密。他用铸造宣德炉的失蜡法技艺,恢复了几百种经典宣德炉器型。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起,铸有“陈巧生制”等款识的铜炉开始闻名于中国铜炉界和收藏界。“巧生炉”固然有其独到之处:一是原料珍贵,除采用上等铜材外,还有金、银、锡、锌、镁等多种贵金属加入,因此炉质尤为细腻,炉色色彩斑斓。二是炼次繁多,一般炉料经四炼,而巧生炉严格执行十二次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三是闪金光,鎏金或嵌金宣德炉金光闪闪,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四是不惜工时,采用失蜡法,一模一件,件件手工。一鼎好炉,握于手中,压手沉重,皮壳如婴儿肌肤般细腻柔软,从铜胎硬骨中,传递出柔滑和温暖的触感。
此次展览展出巧生炉博物馆精选150余款“巧生制”炉,其中更有典藏级珍品30款。“一尊王者傲龙盘于炉盖,龙足绣球,昂首向天,口吐瑞云。座下是镂空万寿龙形纹炉盖,与炉盖紧密相扣的炉身上面浮雕着形式各异的寿字龙凤图文……”,这正是陈巧生父子合力研发的熏炉——“万寿炉”。此炉型玄弧结合,皮色苍老,纹理精细。寓意福寿满堂,祥瑞无比。在制作工艺上,运用了失蜡法,并采用纯手工一体浇铸,呈现出无接缝的完美效果。万寿炉制器的成功率不到20%,一年至多能出10个,实属稀有。
此外,点金熏炉“鹿回头”,每个图案都如灵动的梅花鹿,和器型相呼应,心形镂空设计则根据当代审美创新而作;“大红袍”采用朱砂这一矿物原料,复原了古代自然氧化而成才会出现的特殊红色皮壳。陈巧生铜炉底款颇多,常见的有:仿古款如“大明宣德年制”,“玉堂清玩”“琴书侣”款,私家款“江东陈巧生制”“巧生制”楷书款,隶书款,篆书款等。展览至4月27日结束。
来源:美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