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金陵石化 曾敏
5月,是桑葚的季节。
小时候,桑葚给我留下了最甜蜜的记忆。那时,苏北老家舅舅邻居的院中栽有一棵高大的桑树,每年一进入5月,满树的桑葚便开始由青转红最后变黑。每次从那家门前走过,我都要望着那树上的紫黑色的桑葚垂涎欲滴。
后来上学来到南京,在语文课本里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读到其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我便想象着那种世外桃源生活的美好。
在古代,人们早就对桑树情有独钟。古人为了穿衣,家家种桑植麻。《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所以“桑麻”一词就专用来指农事;唐朝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就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句子;《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实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有生津止渴、补肝益肾、明目安神等功效;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的首选。正是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而且人们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往往心怀敬意,后来“桑梓”就成了“故乡”的代称。有一个成语叫“沧海桑田”,用种桑之地泛指农田,可见桑树在农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5月的江南,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桑葚的甜蜜气息。
采桑葚是最快乐幸福的事。来到一棵大桑树下,抬头看到一根缀满桑葚的枝丫,只需踮起脚尖,伸手便可抓住一片桑叶,两只手交替着牵拉,满枝肥肥胖胖的桑葚离你越来越近,不料刚准备采摘,几颗大个的桑葚便跳离枝头,掉落在地上。你正在懊恼,却又有一颗桑葚轻砸在你的头上,真像是调皮的孩子在和你捉迷藏、玩游戏。所以采摘桑葚一定要轻手轻脚,悄无声息。
江南多丘陵,许多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路边都有桑树!随处走到一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一家老小穿着站在桑树下,一个人站在地上抓住桑枝树梢轻摇,几个人围牵着一面废旧的布单在下面接着,有些不等落地便用手接住,来不及冲洗直接放在口中,满嘴黑黑的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去游玩庄主还开设了采摘活动,任由顾客采摘,交点费用就是了,更有聪明的主人将新采摘好的桑葚用筐装好放在道边售卖给那些匆匆而过的乘客的,一筐一二十元,想想也不贵,他们就挣个采摘费。在“农家乐”里,一边行走游玩,一边采桑葚,既欣赏了美景,又品尝了美味。如果你会爬树,那你就坐在树杈上一边伸手采一边往嘴里送,只要你不折断了桑枝,没人会说你,保准不到半天时间,便可吃得满嘴满肚的甜蜜。此时,具有安神催眠作用的桑葚开始发挥作用,令你醺醺然乐不思蜀了。
桑葚功效甚多,被称为“民间圣果”,可每年真正被我们吃进嘴里的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大多数都掉落在地上,化作桑泥,反哺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