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83|回复: 1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纺织)现在谁还愿意做"三嫂"呢?

发表于 2010-4-17 09:00: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没有上过大学,也不知道什么是"院士",她一生只学会写5个字,却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并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人称"三嫂"的82岁老太太袁苏妹,却"以自己的生命影响了大学住宿生的生命"。
   
    许多人感动于"三嫂"的默默奉献,也感动于港大的人文情怀。行业不论贵贱,职位不论高低,以专业精神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就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身在职场,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对于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你是否给予了认同与关注?
   
把公厕当做事业经营
   
    凯文(记者)
   
    由于工作关系,我常接触到一些类似"三嫂"的人,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个特点是,知道工作来之不易,因此非常珍惜。
   
    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大批的纺织女工下岗。这时,一家航空公司提出招"空嫂",那真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啊。被选上的纺织女工,都异常珍惜新工作。航空公司要求她们学英语,"准空嫂"们学历低,底子薄,但她们的学习劲头不管谁见了都要感动。每天在去上班的电车上背单词,家里贴满写着单词的小纸条。后来上了蓝天,她们比其他空乘人员更吃苦耐劳。
   
    另一个特点是,这份工作是他们爱做的,不管在外人眼里它多么卑微。
   
    江苏徐州来上海打工的李影,几年前当上了沪太路龙潭小区的公厕管理员。凡是到过这个公厕的人,无不惊讶于它的整洁--地面墙面干干净净,没有异味;公厕里散发着幽幽的檀香味,这是李影用自己的工资买来熏香熏的;公厕里还摆放着大鱼缸,里面养着观赏鱼;洗手盆边上摆着洗手液、烟灰缸……
   
    这些都是李影用自己的工资买来的。她还与丈夫一起开发了公厕正前方一块小空地,种上了花草树木,围上护绿栅栏。厕所门口制作了休息长椅,供老年人歇歇脚。她的家就安在厕所楼上。为了不耽误工作,她中饭、晚饭大多是在厕所门厅里吃的,连大年夜在公厕里过。
   
    她把这个公厕当做事业在经营。她的努力,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一片赞扬。李影后来评上了"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还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香港大学的"三嫂"当上荣誉院士后,许多人感慨身边缺少这样的人。但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看得起从事平凡工作的人吗?
   
    我们爱问孩子,你长大了打算干什么,如果孩子回答"科学家""艺术家"时,我们总称赞他有志气;如果孩子回答"厨师""建筑工人"时,我们总要耐心引导他树立远大理想。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不是看不起平凡的劳动者?我们是不是都想做、或自己做不成了就希望孩子做"高人一等"的人?
   
    做司机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做司机;做厨师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做厨师。大家都谆谆教导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要有出息"。
   
    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怎么去爱它?
   
    简单而霸道的精英观,占据了人们的心灵,引导我们"志存高远"。这样的社会氛围里,有几个人愿意做"三嫂"呢?
   
人文情怀让精英教育汗颜
   
    花眼(文员)
   
    前几天,先生特意挑出一张令他感动的报纸递过来,我接过一看,原来就是最近让很多人都感动了一把的"港大三嫂"。
   
    芸芸众生中,助理厨师兼宿舍服务员的职位,毫无疑问是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放在当下这个倡导"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氛围里,不仅可能不被大多数人关注,甚至可能遭到轻视:"干了几十年,还在原地踏步!"
   
    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也能在耄耋之年迎来"春天"。
   
    仔细拜读这则新闻,看到了许多寻常中的不寻常。为什么三嫂能成为"港大之宝"?不仅仅是因为她从29岁一直干到73岁,送走一茬茬的毕业生;也不仅仅是因为她退休之后,还每年回来制作只有她能调制出正宗味道的饮料--"宿舍之血",或者是因为她能记得许多男生历任女友的名字,能听女生倾诉完自己的情伤后,请她们喝一杯可乐;更是因为她44年始终如一地用自己朴素的言行和一点一滴的工作,"对高等教育界做出独特的贡献,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
   
    如此评价并不过誉。做人重于做事,三嫂言传身教的无言榜样,往往比华丽的高调更有力量。所以,一届届的毕业生们,都牢记着三嫂,总是驾驶名车接送她参加旧生聚会的毕业生甚至说:"能够做她的司机是我一生的荣幸。"并且,评委们以全票通过了对她的提名,让她得以以压轴之势,与汇丰银行前行政总裁柯清辉、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曾获铜紫荆星章的资深大律师郭庆伟等一众权贵比肩而立,并且将一场素以英文进行的典礼,破天荒夹杂粤语。
   
    港大尊重小人物的人文情怀令人感动。握着报纸,不禁想起52岁英国清洁工阿伦·布莱汉姆,他在与比尔·盖茨同时获得英国剑桥大学荣誉文学硕士学位时说:"扫街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很满足,因为它让我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发现剑桥这座城市。"
   
    不禁联想到自己母校刚刚结束的一场校庆。
   
    虽然,母校的国际排名远不及港大,其目光却显然比较"高远"。校庆当日,故地重游者虽同为毕业校友,也要分个三六九等,并非人人皆可入法眼。官高位重的"杰出校友",自然老早就有专人三番五次诚意邀请;到了现场,礼仪小姐笑脸相迎,主席台或贵宾席就坐;捐款甚厚的也可得专车接送,别着一朵鲜花去某大酒店参加午宴晚宴;而既没头衔又没掏真金白银的,便连一张邀请函也得不到,只能自报家门,领一张饭票去学校食堂吃简餐。
   
    于是乎,不少并非"精英"的校友干脆识趣,三五好友自己相约校门口见面,想逛就自己逛,想吃就自己吃,别再在这个人多事杂的繁忙时刻"叨扰"接待人员了。
   
    对比港大,我们该自省:或许,我们所奉行的"精英教育"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或许,在我们的身边,并不缺三嫂、四嫂、五嫂这样的螺丝钉,缺的只是一双能发现其价值、尊重其付出的慧眼。
   
"认命"也是一种美丽
   
    贺成(企业职员)
   
    每天早上,当我走进公司,总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是一位60多岁的清洁工阿姨。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有些不解--在我看来,这般年纪的人,应该是在家享清福了。
   
    阿姨通常提前30分钟来上班。她做的工资不高,大约1000来元的样子。可做的事情却不少,一个人要案负责整个办公楼的清洁卫生--小到各层楼的楼道、卫生间,大到董事长、总经理的办公室……
   
    有人说,阿姨太辛苦了,应该再找个人。可当人力资源部跟她说时,她却说:"我慢慢做,总是能做完的。"就这样,她每天来得很早,回去得很晚。
   
    每天放眼望去,办公楼到处都干干净净的。可阿姨忙完公共区域后,还常常会到科室里,问问这小王那小李,有没有什么垃圾要清理、地要不要拖啦……因此,在公司里她人缘极好,大家都很亲热地叫她阿姨,她也很满足,笑容从深深的皱纹里显露出来。
   
    年末,公司要出新一期内刊,我想去采访阿姨。不料阿姨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采访,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回味很久:"一个人一个命,我没什么文化,就得把没文化的活做好。"
   
    关于她的稿子,最终也没发出来。可以后每当看到阿姨忙碌的身影,我就会想起她那句朴实无华的话--那也是她在职场中的一种感悟吧。选择了一种职业,就选择了一种人生,不像阿姨那样"认命",又如何能把工作做好呢?
   
    大抵也因为"认命",所以阿姨尽管每天要做很多事,心情却非常舒畅。最舒畅的莫过于元旦那天了,她被评上年度优秀员工,那天,平生第一次上奖台的她,脸上的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
   
接受平凡,才能走出平凡
   
    黄白(大学行政)
   
    从小到大,我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及班干部,慢慢地养成自命不凡的个性。大学时,最喜欢看伟人传记,总渴望自己做一番大事。
   
    找工作四处碰壁,后来留在学校做行政,每天只做一些文字上的工作,根本用不上我从伟人那里学来的"历史智慧",心里无比失落,工作也敷衍了事。几年过去了,眼看着后来的同事纷纷被提拔,心里更不是滋味。
   
    有一天清理办公室的垃圾,经人介绍找到一位回收废纸的老大爷。见他老实巴交的,给的价格很公道,就和他聊起来。
   
    大爷姓孙,河南人,来学校已经20多年了,专门在学校搬挪自行车--就是把学校里那些停放得不整齐的自行车摆好。我问他负责哪片区域,回答说"整个校园"。我吃惊地问:"学校里这么多自行车,你一个人搬得过来吗?""搬得过来,搬得过来,一天的时间呢。""学生上课下课,不断地停自行车,你不是得一遍一遍地摆放?""嗯。"
   
    问他的报酬。大爷说:"现在我已经有680多元了!"接着补充道:"我刚来的时候才15元一个月呢。"自始至终,他都笑呵呵的,笑得很真实,笑得很憨厚。
   
    此后,每每看见学校那一排排自行车,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触。有一次,看见孙大爷在一辆没上锁的自行车位子下留言:"车没上锁,请到保卫处领取"。那粉笔字写得非常漂亮,我不禁就想:几十年前,孙大爷说不定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呢。
   
    说来也奇怪,从那以后,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那么多不满了。这种"自甘平凡",使我对本职工作用心了,工作也越来越顺,不久前还提了一级。
   
为手下"三嫂"争取权益
   
    大可(经理)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到一家正在筹建的宾馆当财务,周围都是"老法师"级别的前辈,所以做"小三子"是很自然的。每天提前到单位搞卫生,为师傅泡水倒茶,买好早点。而"老法师"个个趾高气扬,对我连正眼也不看一下,不认识的人,真的把我当成财务科的"三嫂"了,以为我是内勤。
   
    好在我一面乖乖做"三嫂",一面悄悄"偷技","老法师"渐渐对我开了笑脸,慢慢地让我接触财会业务。十年历练下来,如今的我,已是这家星级宾馆的财务经理。
   
    由于自己有过当"三嫂"的经历,我特别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员工。来实习的学生,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子,专门指定人员帮带,让他们真正学到知识;对年轻的同事,不摆"老法师"的架子。由此,我们财务科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团队。
   
    我们宾馆,还有一大批来自农村的清洁工,她们是宾馆最底层的工作人员,拿的工资也非常低。但有一次,我被他们感动了。前年汶川地震时,考虑到她们收入低,不要求她们捐款。但募捐那天,我发现她们都排在队伍中,把自己的钱投入到募捐箱里。这些"三嫂"说得好:"我们也是宾馆员工,我们也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是要帮助中国人。"
   
    从那以后,我就关注起这些宾馆里的"三嫂"。作为公司高层,我在办公会上积极为这些"三嫂"争取权益。现在,我们宾馆这些"三嫂"的待遇已经和正式工一样,无论是旅游、体检,甚至加入工会,"三嫂"都有同样的权利。
   

来源:新民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20:14:20 | 查看全部
反思:实干主义者缺少太多的关怀,虽然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他们往往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时间,才在最后换来应有的回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