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59|回复: 1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纺织)郝建秀:一个新时代的精神

发表于 2010-4-17 09:13: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W020090902507867721979.jpg
                                                         郝建秀视察青岛纺联集团六棉有限公司,看望"郝建秀小组"的职工。
        1951年3月15日,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消息——国棉六厂女工郝建秀创造出白花新纪录,内容为:自1950年开始红五月劳动竞赛起,数青岛国棉六厂 16 岁细纱女工郝建秀放白花量最少,平均每日出皮辊花六两左右,经常降至三两,而别人一般都一两磅,多的到四五磅。她介绍经验说:因为毛主席解放了她,她感到很幸福,工作起来就特别上心,用心研究,操作技术上求新,腿勤手勤……

  ●郝建秀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精神。当时,我们已夺取政权,工作重点转移到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上来,要发展生产就需要科学,就要鼓励创新,旧工业的传统管理方式必须转变为科学管理,推郝建秀就是推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是当时的中央领导站在时代的高度自觉认识的。

    ——当时国棉六厂搞宣传的孙志圣总结那段历史

    ●郝建秀的影响还扩展到国外,专门应邀去莫斯科访问。当时斯大林见了她特别高兴,把她抱起来往空中托。

    ——第二任郝建秀小组组长牟秀美

    郝建秀(左),1935年11月生,青岛人。1949年入青岛国棉六厂做工,1954年起先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速成中学、华东纺织工学院学习,1962年毕业回厂,先后任技术员、青岛国棉八厂副厂长等职,以后先后在青岛市及山东省担任领导职务,1977年起先后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全国妇联副主席、纺织工业部部长、 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本报记者 陈中华

    都像她们,一年可多买68架战斗机

    1951年3月15日,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消息——国棉六厂女工郝建秀创造出白花新纪录,内容为:自1950年开始红五月劳动竞赛起,数青岛国棉六厂 16 岁细纱女工郝建秀放白花量最少,平均每日出皮辊花六两左右,经常降至三两,而别人一般都一两磅,多的到四五磅。她介绍经验说:因为毛主席解放了她,她感到很幸福,工作起来就特别上心,用心研究,操作技术上求新,腿勤手勤……

    不久,许多报纸再次报道,郝建秀又创新纪录:皮辊花量降至二两,皮辊花率仅为 0.25% 。国棉六厂再掀向郝建秀学习的新潮,全厂皮辊花率达到了惊人的0.497% 。

    这是个什么样的女工呢?

    58年后的今天,大众日报驻青岛记者崔素兰回忆起郝建秀说,她是个非常朴素、实在的姑娘。话不多,可一旦与谁熟悉后,便有了话。

    据介绍,郝建秀为崂山大翁村人,如今,大翁村原址上建起了现在的沧口机场。郝建秀兄弟姐妹9 人,她是老大,家里很穷,解放前靠烙煎饼糊为生。郝建秀自小帮家里烙煎饼糊。原国棉六厂一些工人在打青岛时吓跑了,解放后,工厂招工补缺,郝建秀考入,一年时间就有了如此高超的操作技术,让进厂多年的老工人自愧不如。

    郝建秀纪录具有什么价值呢?

    第六任郝建秀小组组长,今年 58岁的郭爱珍通俗地向记者解释了“白花”——皮辊花:细纱是由棉花纺成。同样多的棉花,纺成细纱越多越好,效率越高;也就是说,纺后依然是棉花的比例越少效率越高。所谓皮辊花即纺后仍然是棉花的那一部分。

    当时的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陈少敏曾对郝建秀创造的经济价值描述说:假设全国细纱工都达到青岛国棉六厂的水平,多创造的年利润就可买68架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

    “郝建秀工作法”,两次推倒重来

    1951年8月,中国纺织工会召开青岛市棉纺细纱职工代表大会,向全国纺织系统推广郝建秀工作法,全国重点纺织城市皆派了代表参加。

    郝建秀工作法主要特点为:一、规范了巡回路线,找出了巡回规律,工作有计划性,有预见性,变以前的机器支配人为人支配机器;二、改进操作方法,按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时间,并将几项工作交叉结合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抓住细纱工作的主要环节,及时做好清洁工作,确保机台整洁,减少断头,降低白花率。

    然而绝大多数外人却不知内情:该工作法曾被两次彻底否定,又两次重新总结。

    年逾八十的孙志圣老人当时担任国棉六厂党总支宣传委员,他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郝建秀事迹经报道后,引起了陈少敏注意,她要求将郝建秀的工作法总结上报。六厂将任务交给车间一位技师,后者将郝建秀工作法很快总结为腿、手、眼的“三勤三快”。同时,青岛国棉六厂在全厂推行“三勤三快”。纺纱女工本来劳动强度就大,按郭爱珍的说法是一个工作日要在车前走六七十里路,推行“三勤三快”后,有报纸报道说:“为了少断头,少出白花,女工们上厕所也小跑。”推行的结果是,不仅全厂平均的皮辊花率没有下降,还引发了部分工人的抵触情绪。

    而在北京,陈少敏看到“ 三勤三快法”后立即来了气,说:这不把工人累死了——肯定错了!她要求重新总结。再次总结出的内容与前次的大同小异。陈少敏是个纺织专家,她怎么也不信,带了总会及外地专家亲自下到六厂,观摩研究,总结出以后的版本。

    六厂几位老纺织女工对记者说,郝建秀工作法的真正要诀是:苦干勤干加巧干。

    出席国庆宴会,给毛主席敬酒

    郝建秀工作法的核心是“巧干”。

    “郝建秀手巧吗?”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老职工们都说,手当然巧一些,但关键的不是手巧,而是动脑子。第二任郝建秀小组组长、曾担任过青岛市委常委职务的牟秀美说:“ 我比她早好几年进厂,干得不如她,就是因我不动脑子,她动脑子。”

    老工人介绍,在郝建秀创建工作法之前,传统的细纱工操作上没有统一的工作法,人随着机器疲转,看到什么干什么,本来刚转过的地方又出来一处断头,又得折回去接,时间一长,前面的断头就漏接了。

    陈少敏如此描述当时纺织女工的劳动状况:“是机器支配人,不是人支配机器。”

    郝建秀工作法的实质是人支配机器。

    孙志圣回顾那段历史,总结说,郝建秀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精神。当时,我们已夺取政权,工作重点转移到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上来,要发展生产就需要科学,就要鼓励创新,旧工业的传统管理方式必须转变为科学管理,推郝建秀就是推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是当时的中央领导站在时代的高度自觉认识的。另外,当时轻工是中国工业支柱,其中占比重较大的又是纺织,当时青岛居全国纺织业规模第二,国棉六厂又是青岛最大的棉纺厂,时代急需对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火车头作用的认可,郝建秀冒出绝不是偶然。

    青岛市棉纺细纱职工代表大会以后,郝建秀工作法在全国迅速推行,郝建秀——一个 17 岁的普通纺织女工,成为全国工人竞相学习的楷模。

    1951年国庆节,郝建秀应邀参加了国庆宴会,并在宴席上代表全国纺织工人向毛主席敬了酒。周恩来总理亲笔给这个女工签名。之后,郝建秀又受到了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

    郝建秀的影响还扩展到国外,专门应邀去莫斯科访问。据牟秀美讲,当时斯大林见了她特别高兴,把她抱起来往空中托。

    来源:大众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20:04:34 | 查看全部
敬佩!谱写出了新时代农民工的风采!感谢马兵老师的供稿!祝您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