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7|回复: 0

罚不能代替思想教育

发表于 2017-5-18 23:52: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罚不能代替思想教育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件人命案,山西一家化工企业的一名员工因为工作中的事,与车间领导起了争执,最后一怒之下捅死了那个车间领导。起因是这位车间领导平时不注意管理方式,多次处罚这名员工,没有及时疏导员工情绪,导致这名员工认为车间领导有意刁难他,怨气越积越深,最后在又一次工作纠纷中,将这位车间领导捅死,而他也锒铛入狱,判了死刑。

看到这样事情的发生,除了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以外,也给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领导和员工起了争执,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呢?不可否认,我们的制度越来越健全,对提高管理水平、调动员工积极性,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的管理者用制度代替一切,以罚代管,忽视思想教育、谈心交流、正确引导的作用,把党的思想教育优良传统弃而不用,久而久之,在员工中产生了就会罚的“粗暴”印象,这种管理方式最终导致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毛主席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灵魂,是统帅,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强化管理,罚字当头,只能从表面上约束员工的行为,但不能主导员工的思想,让员工自觉遵守规定是纸上谈兵,落实到行动上难。企业管理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紧抓思想教育这个根本,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化解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矛盾,做到尊重、关心、理解员工,通过细心,耐心,恒心的说服、开导,及时疏通员工心中的纠结,化矛盾为动力,把思想教育落实到制定制度、执行制度的各个环节之中,力争在“管”上少用点力,“理”上多用点心。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粗暴管理只能是两败俱伤,遇到问题要弄清原委,做到以理服人,“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对非主观原因引起的矛盾与问题,除了按制度处理,还要通过谈心交流、询访了解,弄清真正原委,做到以情感人,用“问心、交心、暖心”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石化网赵明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