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回复: 9

[转贴] 闲话南京城墙

发表于 2017-5-20 07:49: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金陵石化    李志铭

    东吴时期,南京第一次被定为都城。到了南塘,当政者将六朝那些零散的城墙整合在一起。明代的城墙距今已有650年的历史,对今天南京城的规划都是至关重要的。

    明城墙从公元1366年9月5日开始建造,由四重城墙组成。第一重是宫城,第二重是皇城,第三重是京城,第四重是外郭。四重城墙都跟天象有关。后来朱棣迁都后,也按明故宫的结构,建造了北京的皇宫。

    南京城墙有很多记忆,有一些历史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1937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攻打南京中华门,一座明代样式的城楼被炮火烧毁,城台的内部结构也因此遭到破坏,至今未能修复。

    南京城墙像一条巨龙。城墙没有城楼,就像龙没有眼睛,是没有神的。学者们多次呼吁复建中华门城楼,因为这是城市的记忆,更是民族的记忆。

    1988年1月3日,南京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开始大规模修缮。城墙的修缮以及周围环境的整治,历时30年,到2014年,南京城墙实现了统一管理,全面对游客开放。

    南京城墙是文物,更是文化遗产。所谓文物保护是人对物的静态保护,这种保护可以把保护对象锁在保险柜里不让别人看。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则强调的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继承和传承。文化遗产保护显然要比文物保护在发展意义上要向前迈了一大步。未来的南京城墙要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有序地、有度地加以利用。对南京城墙,首先要尊重它、敬畏它,才能将它更好的传承、保护下去。

    城墙是一本书,它的每一段,每一座城门,每一块城砖,就是这本大书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行。城墙是了解一个城市历史的捷径。

    在我眼里,城市是有生命的。通过城墙的发展,你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在不断地长大。不了解南京的城墙,就不了解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南京古城墙得以保存了六百多年,据说是源于特殊的建造工艺。资料记载,建城时要准备糯米汁、桐油、草料,和石灰一起搅拌,做成一种叫“灰浆”的黏合体,用来砌造南京城墙。据说,朱元璋在城墙建设时期经常微服私访,任取一段墙体拆下,如果发现里面有杂质,立马把这段城墙的筑城人筑入其中。

    灰浆真是神奇的建筑材料吗?大约十年前,浙江大学学者对灰浆里的成分作了分析,在《中国科学》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南京城墙的灰浆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外的第五大发明。筑城的灰浆里有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叫做混合灰浆。西方用这个混合灰浆要比南京城墙晚了几百年。

    很多墙砖上刻有一些文字,据传是建筑人的籍贯姓名等信息,如果城墙出现问题的话就会直接找到他。其实这种做法在秦朝时就有,当时叫“物勒工名”,是秦国宰相吕不韦的发明,通过“勒名”明确制造者、主管者、监造者与产品之间的责任关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监管方式。正是因为这样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才有了600年城墙的巍然屹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7:21:53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0 20:41:28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感谢精彩分享,赵老师辛苦了,向您学习看齐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06:28:29 | 查看全部
感谢精彩分享,赵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06:28:45 | 查看全部
向敬业的赵老师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06:28:59 | 查看全部
祝赵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9:48:07 | 查看全部

回 2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9:48:18 | 查看全部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9:48:30 | 查看全部

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专页有白老师的支持真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9:48:41 | 查看全部

回 5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