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江汉油田 魏军军
最近收到清河同学送的微信礼包:易企秀的电子相册——老M138的回忆。扉页写道:“也许这里没有你的影子,但照片可以帮我们回忆,那些年,我们在这里一起工作的日子。”
那晚,我和老公看了一遍又一遍,伴着一曲《朋友》,听着周华健磁性的声音,任由思潮翻滚。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许多事便会浮现出来……
M138区块是在2003年开发的,建设初期,一井一人一野营房,成为那时最独特的守点方式。位于新沙路的M138区块有些偏远,到二号点要近40分钟车程,数辆油罐车每天往返,一片繁忙的景象。
2004年2月14日,我们刚将儿子和婆婆送上回江汉的大客,老公就收拾行装从采油三队去了M138驻点。我记得有次他在哪儿驻扎了30多天都没有回来,我突发奇想,坐上拉油罐车去一探究竟。我的突然到访,让他感到意外又高兴万分,也让他发了愁,青菜早就没了,拉油任务重,平时吃方便面的时候居多。只见他端着洗脸盆,在远处低头寻找,掐回一些野菜。我忘了,只有一双筷子的我们是怎样享用那顿只有马齿苋的午餐的。我更理解了他,那个常常说回家却不能按时回家的方哥。后来,我会提前为他准备些蔬菜、牛奶、干粮一类的,从三队找罐车司机捎去。
工作艰苦、条件恶劣,缺水断炊,没路开路,这些都能克服,最可恨的是经常遭受破坏、偷盗以及威胁人身安全。有阵子,盗油分子气焰嚣张,偷盗活动异常猖獗。驻守M138的老员工胡毛毛,面对老乡的威逼利诱,严防死守,绝不交出放油钥匙。最后,气急败坏的盗油分子,丧心病狂将汽油从空调滴水管倒进,残忍点火。在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护油班的战友们从浓烟弥漫的屋内救出了他。当时,他说“我在油在”的感人事迹在清河油区传颂。
2004年9月,我从采油三队划到八队,有幸成为M138的一员。我在采油一班,门口就有几口油井,远处三三两两的抽油机立于旷野。巡井巡线没有路,沿着盐场老乡踩出的小径,蜿蜒到井场。路旁的野草齐腰深,我每天含着棒棒糖给自己壮胆巡井,以此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建队之初,各种资料的建立,完善,让在资料班当测试工的方哥忙碌不已。在人手不够的时候,各种紧急情况随叫随上,我笑称他为万能方。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有些特殊的时刻会永远留在记忆里。2005年的冬天,滴水成冰,凛冽寒风没日没夜不停歇。对于稠油区块的M138,道路被冰封雪盖,开展日常工作是难上加难。在漫天纷飞的雪花中,小心翼翼行走在深雪地里。凉飕飕的风透过棉衣,钻进了皮肤,冷侵入了骨髓里。站在高架罐上放油尤其辛苦与艰难,寒风无情地刮在脸上,如刀割、如鞭抽一样疼痛。虽然提前开电加热,盘管伴热,罐里的稠油还是慢悠悠地流向油罐车的装油口,等车装满,人已成了“冰美人”。在旷野里的野营房会被狂风吹得摇晃,风从各处缝隙钻入,带走屋里的温度,悄无声息就溜走了。开着空调,野营房只有上半截是热的,可床底下盆里的水已结冰了。后来我想,为何这段日子让我难以释怀,在艰苦的环境里相处产生的友情是最纯净的,难忘的。患难之中释放真情,有困境的人生更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