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回复: 1

蛇吞象”悖谬逻辑的背后(五洲茶亭)

发表于 2017-5-21 13:45: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陈效卫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21日   07 版)
  在南极锡格尼岛等地的海滩上,偶尔可以看到血腥而离奇的一幕——一种体形中等的海鸟将长喙直插海豹腹中,用力将其内脏叼出并大口地吞下。作为庞然大物的海豹,拼命地挣扎喘息却似乎只有摇头摆尾的份儿,伤口鲜血直流又引来众多海鸟争相抢食。无助的海豹奄奄一息,最终被海鸟吞食得仅剩尸骨。

  物竞天择,弱肉强食。原本海豹吞食企鹅等海鸟,是动物界生存法则和食物链逻辑使然,并不足为怪。但处于食物链上游、重达4吨的海豹竟被食物链下游的小小海鸟猎杀,实乃匪夷所思。

  海鸟猎杀海豹这种类似“蛇吞象”的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自然界中可找到的例子还有很多。比麻雀稍大的南美洲侏儒猫头鹰,敢于闪击体积数倍于己的鸟类;巴拿马热带雨林里体重不足50克的烟蛙,两天一夜即吞食一条70多厘米长的蛇;非洲草原上蝙蝠能悄悄地吮吸黑驴的血液,体型高大的黑驴在不知不觉中颓然倒下;海洋中的盲鳗善于从大鱼鳃部钻进腹腔,几天时间就将其内脏吃光,作为“海中霸王”的鲨鱼也难逃此劫。还有间接的“蛇吞象”行为——狼群在数量占优势时敢于抢走狮子、猎豹等凶猛动物捕到的猎物,甚至直接与狮子展开肉搏战,等等。

  上述诸多物种“逆袭”的例子,看似以小吃大,但在“吞”的那一刻前后,实属以强击弱、以优胜劣。弱小能够转变为强大,不外乎智取、拥有利器或二者兼而有之。

  海鸟攻击海豹,凭借的正是智取。与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企鹅不同,海豹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据科考人员统计,一头雄海豹最多可拥有约50头雌海豹。如此“妻妾成群”,不是天赋“豹权”,而是惨烈竞争的结果。雄海豹为霸占更多的雌海豹,经常上演狂暴的夺“妻”大战,彼此用锋利牙齿狂撕猛咬,历经数小时殊死搏斗,直至撕破厚厚的毛皮,鲜血染红海滩。战败的海豹,皮开肉绽,毫无还手之力。作壁上观的海鸟乘虚而入,任意蚕食奄奄一息的海豹……

  “蛇”能够成功智取,在某种意义上是“象”自身存在着后天的“易受攻击之窗”。雄海豹若稍微收敛“霸王”心态,降低对“妻妾”数量的贪婪,就可减少内讧中的自戕自残,作为海豹猎物的海鸟断然不敢如此“逆天”反攻。同样,黑驴若能够警惕心稍高一些,不断抬起后蹄并用尾巴往返扫动,也能防患于未然。

  归根结底,“象”被“蛇”吞,还是败于自身的贪婪、内耗、麻痹。被造物主赋予天然优势的一方,短于自控自励,最终不可避免地自伤自害;而天生弱势的一方,则长于利用强手的致命短板和死穴,在逆境中达成自救自强。

  “蛇吞象”的悖谬,看似大自然的失衡,实则大自然优胜劣汰的另一种制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13:50:5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