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回复: 0

广州日报:“大学语文”为什么不能更好玩?

发表于 2017-5-21 14:58: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练洪洋
2017年05月19日08:25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大学语文”为什么不能更好玩?
  在教育部一再重申要重视“大学语文”课之后,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始了行动。但无论是将其设立为除中文系以外本科生的必修课,还是一些大学老师将其作为教育科研的大课题,不可否认,在如今的大学课堂里,“大学语文”课依然处于边缘地带。(5月17日《光明日报》)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大学语文”鸡肋化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教育主管部门着急,三令五申要重视,一些高校似乎也很积极,纷纷“重视”起来,转为必修课就是最有“高度”的“重视”。但是,学生未必领情,许多非中文系学生因为必修而上“大学语文”,赶鸭子上架,难免吊儿郎当。当然,这并不是“大学语文”不受待见的全部原因,本来可以很有趣的“大学语文”被弄得各种无趣,恐怕才是症结所在。

  一些“大学语文”教师很“无趣”。著名中文系教授上“大学语文”讲台只是个案,更多的高校并没有真正重视这门课,体现在师资安排上,不愿意把优秀的教师放到这门课程上。师资水平先天不足不说,有的教师可能还带着对“大学语文”的负面看法与情绪上讲台,这门课会有趣才怪。

  一些“大学语文”教材很“无趣”。许多通用“大学语文”教材并没有与高中语文拉开距离,甚至还出现雷同现象,所以有人吐槽它是“高中四年级语文”,被高中语文虐怕了的大学生怎么可能真心喜欢呢?一些教师的教学法很“无趣”。一些大学教师给大学生讲解文学作品时,还像中小学语文老师一样,带着学生逐字逐句地去抠一篇文章,寻找所谓的“中心思想”“标准答案”。“一本通书睇到老”,这种“无趣”教学法,中学生也嫌烦,遑论大学生?

  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热词,在我看来,“大学语文”也要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白了,就是让“大学语文”变得有趣、好玩,把大学生的心拉回课堂,一切都好办。怎样才算有趣、好玩?白先勇先生于2009年开始实施的“白先勇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带着昆剧演员上课,就很有趣、很好玩,大受欢迎。假如,“大学语文”也能这么上,还怕不受大学生欢迎么?还有,《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也很有趣、很好玩,可为“大学语文”借鉴。

  “大学语文”不是给中学语文补课的课程,这是文理科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课程安排者,要在认识上用心,更要在技术上用力。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