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验证弱等效原理的实验,是牛顿在1686年完成的单摆实验,他在单摆底端的篮子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物质,结果在

的精度上没有观测到摆动周期的差别。
后来的实验中,值得关注的是厄缶1922年完成的等效原理扭称实验,在

的实验精度同样没有观测到等效原理的破坏。
而至今最精密的实验,是2004年对30年的地月测距数据分析结果,其精度是

以及2008年的转动扭称实验结果,其精度是

更高精度的实验在地面实验室因噪声限制将很难实现。法国曾于去年发射了一颗小型卫星来进行等效原理实验,其设计精度是

从牛顿(1686)第一个实验至2008年的实验历经322年,实验精度提高了10个量级,法国发射的卫星实验设计精度再提高2个量级。人们可能会问:检验等效原理的实验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是因为:
其一,等效原理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的适用范围必须由实验确定,只要实验技术和方法获得明显改进就要在更高精度上检验这个原理,从而深化人类对这一原理的认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应有终点)并希望发现这一原理的破坏从而发现新型基本相互作用力;
其二,证明等效原理成立的实验结果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例如现在证明在

的精度等效原理成立,那么对于低于的精度等效原理成立,那么对于低于

精度的精密实验的理论预言计算中出现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时,我们就可以使这二种质量的数值相等,否则只能假定它们相等或者不等,因而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包含这种假定。
强等效原理
强等效原理是爱因斯坦对弱等效原理的推广,所以又叫做爱因斯坦等效原理(它包含了弱等效原理)。
强等效原理是广义相对论的二个基本假设之一。该原理是说在引力场中总能找到“局部”惯性系在其中一切物理定律的方程式与狭义相对论中的形式相同。这里的“局部”没有数学意义而是由物理测量仪器的精度决定,也就是说测量仪器在这个“局部”(足够小的时空间隔)观测不到引力的存在。
地球在太阳引力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地球就是太阳引力场中的一个“局部”惯性系,在地球上所完成的实验证明了经典电磁理论和量子电动力学以及粒子标准模型,也就是证明了物理定律的狭义相对论形式的正确,这也就是强等效原理的实验证据。
另外,2004年发表的对30年的地月测距数据的分析结果也证明了在

的精度强等效原理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