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回复: 2

对“红线”的敬畏从哪里来(经济茶座)

发表于 2017-5-22 17:03: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红线”的敬畏从哪里来(经济茶座)
萧 然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22日   17 版)
  只盯着结果而放开事前和过程监管的思路,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并保证政府部门的精干。而通过无限期倒查和极端严厉的处罚,又保证了监管的有效性,非常值得借鉴

  

  最近笔者到中石化长城润滑油新加坡公司采访,公司的管理者说了这样一件事。在新加坡,产品使用本地原材料超过一定比例,企业就可以享受免除出口关税的优惠。用了多少本地原材料,企业可以自己填,政府不会审核。

  这看起来是一个漏洞,企业骗退税怎么办?这位管理者告诉笔者,刚开始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后来才知道,政府虽然让你随意填,但你还真不敢作假。因为,政府会按一定比例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无限期倒查。查出作假的,企业不仅会被巨额罚款,当事人以及公司的所有董事都可能被判入狱。所以在新加坡,企业极少敢做假账,因为付出的代价过于巨大。

  新加坡政府的这一监管思路关键点有二:一是无限期倒查,二是处罚得极端严厉。没有第一条,企业可能会心存侥幸。那么多企业,抽查的比例又有限,只要期限内查不到就天下太平,或许就会有人去赌运气;第二条,不仅当事人,公司的整个管理层都可能被收监,如此雷霆手段的震慑力巨大,因为任何人都会在经济利益和人身自由之间权衡。

  监管历来有两种思路,即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或者说是管过程还是管结果。在强化企业管理,特别是强化质量管理时,特别强调过程控制,很多企业采取的ISO9000质量体系就是对过程的控制,因为不控制过程,最终的结果可能也会失控。但是政府管理,到底应该是管过程还是管结果,恐怕就没那么简单。

  比如政府对假货、对环境污染的监管,事前和过程监管看起来最保险,但实际上却很难操作。因为和监管对象的数量比,任何政府管理部门规模永远是小的,是少数人甚至是极少数人监管多数人。少数人管多数人,要想真正实现事前和过程监管,必然会导致两种结果:要么牺牲效率,审批时间会大大延长;要么政府越来越庞大。

  新加坡政府只盯着结果而放开事前和过程监管的思路,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并保证政府的精干。而通过无限期倒查和极端严厉的处罚,又保证了监管的有效性。这一思路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其实,最科学和有效的监管应该是培养被监管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达到人人都不越雷池半步的最终结果。当然,这种自觉性和行为规范的养成,离不开对制度长期的、刚性的、不折不扣的严格执行。

  正是坚持不懈的“严厉”,让新加坡民众甚至是外来游客,对制度的红线都高度尊重。笔者去中石化和壳牌、道达尔合资建设的润滑油码头采访,车辆载着笔者一行在空无一人的内部道路上行驶,速度慢到让人难以忍受。原来,即便不在公共道路,毫无被处罚之忧,司机也仍然严格按照规定的每小时15公里限速在行驶。15公里也是国内几乎所有内部道路的限速标准,但我们谁会认真遵守这个制度呢?这恐怕正是我们的差距所在,也正是我们的行政管理最应该发力之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7:07:46 | 查看全部
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无限期倒查。查出作假的,企业不仅会被巨额罚款,当事人以及公司的所有董事都可能被判入狱。所以在新加坡,企业极少敢做假账,因为付出的代价过于巨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7:08:41 | 查看全部
最科学和有效的监管应该是培养被监管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达到人人都不越雷池半步的最终结果。当然,这种自觉性和行为规范的养成,离不开对制度长期的、刚性的、不折不扣的严格执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