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业20多年,深觉钧瓷行业和市场火热、繁荣的背后,有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重视,如创新有限、造型方面互相抄袭、后备人才较少等。后备人才较少这个问题尤其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将消失的传统技艺重新得以传承和保护,得到国内外人士的认可和好评,但是仍面临诸多问题。我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性。这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窑口群策群力,为钧瓷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象鼻尊 | 杨玉中作品象鼻尊 | 杨玉中作品
钧瓷铜红釉的伟大发现,为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高温窑变釉,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著称,被世界陶瓷专家誉为最美的釉色。自然窑变具有人力不能为、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这些恰恰是文化和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日月同辉 | 李胜强作品日月同辉 | 李胜强作品
历史上从没有一个瓷种如钧瓷般,承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它可以是厚重的君子,也可以是典雅的仕女。它亦古亦今,集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体于一身,诸多难以兼容的特性在钧瓷身上融为一体。它既有古韵的质地,又有瑰丽的釉色。这些正是许多世界顶级艺术馆、博物馆与收藏家收藏、喜爱钧瓷的重要原因。
钧瓷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也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寻求钧瓷艺术能被广泛认同和达到的高度,是我一直探索的课题。这种艺术的高度必将是人们精神和生活追求的共同产物。
作者简介:
李胜强,男,1974年5月出生于钧瓷发源地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1994年进入禹州市杨志钧瓷艺术创作室工作,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为师,学习传统钧瓷制作技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来源:钧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