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独爱黄花梨、紫檀
不管是从现存实物还是历史资料来看,中国明清时期的硬木家具以黄花梨、紫檀、红酸枝、花梨木、鸡翅木为主,而软木家具的材质种类就数不胜数了。
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时代的家具用材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明代之前,家具用材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即本地产什么木头就以什么木头做家具,所以现存的宋元时期高古家具用材料种类繁多。如我国北方地区多产榆木、核桃木、槐木、杨木、松木、柏木、高丽木等,故北方地区的高古家具多见前述材料;而南方因多见楠木、樟木、榉木、柞枝木、龙眼木等,此类材质的家具在南方就极为普遍。
小叶紫檀 科檀 赞比亚血檀(从左至右)小叶紫檀 科檀 赞比亚血檀(从左至右)
而产自我国海南地区的黄花梨木,被选作宫廷家具用材则始于明代。因被皇宫采用,遗存的黄花梨家具被赋予了至高身份。在黄花梨“入宫”之前,明式家具的主要用材则为铁力木、榉木。尤其榉木家具,多为南方大户人家所钟爱,故而当时有“无榉不成具”的说法。由此可见,榉木家具在明清时期是何等重要。
虽然王世襄著名的《明式家具珍赏》里选用的家具全由黄花梨木制作,但也有几件榉木作家具,而一件铁力木五足香几更是王世襄先生的钟爱。
顺带说一句,产自我国两广地带的铁力木,不但能做家具,更是很好的建筑用材。广西屹立400年至今无恙的“真武阁”,全部由铁力木制造,被建筑大师梁思成评价为“天南奇观”。
因玻璃的使用紫檀才登场
如今为人所热捧之极的紫檀、红酸枝等红木,被广泛使用于家具制作也是清中期以后的事情。主要原因是黄花梨木的资源不足,加之宫廷内开始以玻璃窗替换原来的纸糊窗,使室内的光线一下子明亮起来,让色泽深重的紫檀及酸枝家具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沉稳典雅、庄重肃穆;再兼两种木材的油性大,可以制作出纹饰雕刻繁复的家具,契合了清代统治者崇尚奢华的审美趋向。
如此一来,黄花梨木家具开始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家具制作也由简洁婉约的明式转向装饰华丽的清式。最终还形成了广作家具发源地的两广地区喜欢选用偏黑的酸枝木,而江南地区的苏作家具则喜欢选用偏黄的酸枝木的格局——这大概也与明早期两广使用色重的铁力木,江南选用色浅的榉木做明式家具有关。毕竟在有明一代和清朝前期,前述两种颜色对两个区域的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故喜欢与原来颜色接近的木材来制作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