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之争
在当下,虽然老茶的品饮、收藏人群遍及全国,甚至海外,但对于普洱茶却存在不同的观念,认识差异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普洱茶在港台风靡之时,很多香港人和台湾人在内地寻找普洱茶,“结果令大家都很失望,因为云南人几乎没人知道 号级茶 ,更没人知道 易武 。”即便在2005年,台湾人在云南茶区寻找老茶,销售人员直言:“过期了,不能喝。”
以邓时海为首的台湾茶人重视老茶,邓时海写的《普洱茶》被认为最早一本介绍普洱茶知识的书,对传播推广普洱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强调的是“喝熟茶、品老茶、藏生茶”。“喝熟茶在于滋润、保健;品老茶在于艺术;藏生茶主要在于传承和增值。”他的这一观念,也成为普洱茶不断被消耗、让更多人收藏普洱茶的重要原因。
在对老茶的定义和品饮方面,邓时海强调普洱茶“越陈越香”。他表示,一定要50年以上的才能成为老茶。香港的吴树荣经营着一家百年老店,他特别强调其中一条:生茶不能叫普洱茶,至少要收藏好几年,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慢慢转变,陈化后方可称为普洱茶。
内地普洱茶界一般认为,陈化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基本可以归类为老茶。最佳品饮期大致30年至50年期间。
和港台所强调喝老茶不同的是,现在内地市场生产出大量生茶,茶商极力引导消费者喝新生茶。港台一些资深茶人看重老茶,从商业角度而言无可厚非,但从普洱茶的品饮传统来看,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
有位茶专家曾被邀请品尝清宫留存下来的百年茶膏,“其实已到有色、无味程度。”对于“老茶”的卫生状况,他也颇为担心,据他回忆,在一次被邀请参加的品茶会上,主人拿出一饼号称10万元、长满虫屎的“百年普洱”,尽管用沸水洗了两遍,还是让他喝得“心惊肉跳”。
普洱茶令人咋舌的高价,直接催生了大量仿品。比如,普洱方茶、“文革”砖,因为茶品年份较多,且市场混乱,假货也较多,且不良商人制作赝品获利更大,以88青为例,一片正品88青单价已在5万元左右,而一片造假的88青成本也就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对于一路飙升的普洱老茶,有的专家认为,普洱老茶已经快消失,价格再高,也只是象征,对整体市场没有助益。普洱收藏与其他门类艺术品收藏不同,“入口”远远要比收藏更重要。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