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干工作,无功便是过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官员死后,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廉洁,不拿好处,只喝百姓一杯水。阎王说:“如果说不拿好处就是好官,那么用个木偶代替你,它连水都不喝,不比你更廉洁吗?”这官员辩解道:“我虽无功劳,但也无过啊。”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想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你得知道,无功就是过啊!”
这个故事放到今天来看仍颇有现实意义。有的人,甚至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在工作上“无过就是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不出什么大的问题,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觉得做完分内的事就可以了,只要过得去,不要过得硬。至于那些“分外的事”,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同《人民的名义》里的孙连城,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不是贪官,却是“瘫官”。这种想法,显然是一种缺乏担当精神和主人翁意识的表现。在集团公司上下聚焦提质增效升级,开展“转观念 勇担当 创效益”专题讨论的今天,如果让这种陈旧观念和固有思维占据了队伍思想的主流,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从何谈起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不思进取,庸庸碌碌的企业,效率自然是低下的,“沉舟侧畔千帆过”。又如何赢得竞争、创造效益呢?更何况,庸懒散的作风一旦形成,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往往随之而来,这对于安全工作往往是致命的。久而久之,怕是想要“无过就是功”,都难免功亏一篑了。
与其等到酿成大过才悔之晚矣,不如从现在起,彻底摒除“无过就是功”的心理。我们应当自加压力,把“无功就是过”的高要求根植在心。一项工作完成之后,拒绝“翻篇”,而是要和自己比一比,问问自己能否加以改进,力争下次做得更好。评选先进的时候没有自己,拒绝“冷眼旁观”或是“羡慕嫉妒恨”,而是要和先进比一比,看看自己哪里做的还不到位。相信只要我们时刻牢记“无功就是过”,撸起袖子加油干,自觉自愿地把本职工作做好做漂亮,对分外的事积极主动去做,用“没做到一百分就是失职”去要求和约束自己,”汇聚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的宏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