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树立崇尚劳动新风尚,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决胜小康建设的关键时期,十分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高技能领军人才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大学校”作用,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为实现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做贡献。
工匠精神对当下中国的重大意义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树立崇尚劳动新风尚,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
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工匠精神又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具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技艺,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的工匠,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代表。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让一切劳动和创造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工匠精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推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工匠精神缺失、工匠匮乏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一大批“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工匠。
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大力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社会氛围。一是崇尚劳动。崇尚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崇尚劳动,关键是要崇尚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当前工匠精神的缺失,同轻视甚至鄙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有着密切关系。二是崇尚技能人才。要让技能人才有地位、有较高的收入、有发展的通道,从而吸引广大劳动者刻苦钻研技术,能够通过个人技术实现个人梦想。三是崇尚创造。工匠精神应该是富有创新和创造精神的。满足市场需求有效供给的产品,应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只能靠创新和创造来提供。四是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是要靠时间来精心打磨的。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重数量、轻质量等等现象显然是与工匠精神相悖的。
建立健全有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制度。从工匠精神养成的需要来审视我国现有的相关制度,凡是不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制度,要坚决抛弃;凡是有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制度,要抓紧建立和完善,让崇尚劳动、崇尚技能人才在制度层面体现得实实在在。
强化工匠精神的教育培训。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劳动大军。培育工匠精神,激发劳动者内在的学习动力至关重要。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更大作用,通过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学本领、练技术、强素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