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安全底线万万不能破
随着创新驱动要素的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更替和演变不断推进,中国智造的名牌开始享誉全球。工业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工业制造规模的迅速扩大,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让人们尽享工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但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要牢牢守住工业生产的安全底线。
据了解,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统计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全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等主要相对指标持续下降,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人数继续减少,重特大事故起数下降、死亡人数持平。这些数据都充分肯定了我们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所做出的努力,然而工业上产中安全工作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石化行业以其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多突发灾难性事故的特点,安全生产备受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一线石化生产人员时时绷紧安全生产这股绳,不放松、不麻痹、不大意。
根据海因里西法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重特大事故频发绝非偶然发生、外力所致,而是叠加着一系列必然因素,串联着一系列内部原因。
从生产经营主体看,有些企业发展“粗线条”,工艺落后、能力有限,对生产线上的隐患浑然不觉;有些企业对安全“缺根弦”,意识淡薄、重视不足,隐患排查不力、安全投入不够、日常管理不严;还有些企业扎着“松紧带”,业绩好了抓一抓、经营差了放一放,怀揣侥幸心理、跟风险讨价还价。而从监管体制机制看,“篱笆墙”还远谈不上牢靠。一些地方将重视留在口头、行动止于文件,没有真正地把管理落实到岗、把责任具体到人;一些地方基层监管人手紧张、专业水平不高,既缺精力也无能力堵漏洞去风险。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只要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只要不期而至的灾难还无法避免,我们就没有丝毫理由放松对每个生命的悉心防护、对绝对安全的不懈追求。当前,安全生产领域最紧迫的任务、最有效的抓手正是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为此,我们必须踏踏实实下些笨功夫,从根本上提升全社会的本质安全水平,把风险隐患排查清楚,将事故概率降至最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长期以来,罐区、危化品库房、油气管道等一直是事故“高发地带”。各地区理应结合实际,定下重点监管领域、拉出企业排查清单,经常说、反复管、不厌其烦地查,督促企业将隐患环节整改到位、把培训投入强化到位、把防范机制覆盖到位。同时还要在高风险行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构建预防性的“双保险”,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石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