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回复: 0

【美丽邯郸】最美夕阳红 邯郸市四中退休教师刘英魁

发表于 2017-5-25 17:26: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英魁,邯郸市第四中学退休教师。自2013年春退休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既帮助了他人,也充实了自己。我主要参加了三项社会公益活动:
  一、积极参加邯郸地方文化研究,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咨询。
  我在四中教语文整40年,一向关注邯郸地方文化研究。邯郸市地方文化研究委员会成立时,就吸收为创会专业专家委员。曾有《也谈邯郸地名的缘起》《古易阳县疆域考》等论文发表。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专题研究。近年来,主要作了下列三项研究。
  1、2016年3月,将自己家藏文书18件,捐赠给了邯郸学院太行山文书研究院。捐赠行为得到了原省社科院副院长孙继民先生等专家的肯定。《燕赵都市报》等媒体作了报道。其后,又配合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的冯小红博士,一起前往永年、涉县,就永年天地会文书、涉县清末钱庄文书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研究。
  2、作为邯郸地方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就永年区古易阳城的历史文化演进进行了专题研究,撰写了数万字的研究报告。2016年4月,应西阳城乡政府之邀,就西阳城乡村镇文化建设提供了咨询。撰写的“阳城古今”古村落介绍,按照丛书编辑要求,修改之后,将发表在即将出版的《邯郸古村落》一书中。
  3、作为邯郸市文化局非遗专家库专家,就武安谜事申遗、复兴区郭河小洪拳申遗提供了咨询。本人是灯谜爱好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主持邯郸市灯谜协会、谜学研究会。多年来,努力收集邯郸迷史资料,希望能够将被全国谜界誉为“中华谜语滥觞之地”的邯郸谜语发展演进史,编辑成书。退休后,积极翻阅邯郸历史典籍,进行艰难的史料搜集整理工作。多出瓶颈获得突破,研究成果《邯郸迷史》即将成书。
  二、积极参与了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为家庭教育提供咨询。
  1、2014年,本人被邯郸市图书馆聘为“真人图书”,接受读者朋友的“预约阅读”。两年来,就“家庭教育”、“灯谜思维”、“诗词吟诵”等专题,接受了“读者”的“阅读”。且在图书馆主持的QQ、微信群中,解答读者朋友的种种提问。收到了传播正能量的良好作用。
  2、作为邯郸市传统文化交流协会骨干成员。在邯郸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多所学校,就家庭教育问题作了专题讲座,且接受提问。应邯郸市国学读书会之邀,与其会员就“《唐诗三百首》与家国情怀”、“《了凡四训》与家庭教育”作系统讲学。应“华北家庭教育”微信群之邀,就“家庭教育”作“微课”讲学。
  3、与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同仁一起,对丛台区展览路小学、复兴区正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给与顾问指导。提出了“将国家教育课程与传统蒙学教育进行科学整合,追求知行合一,让学生既成人又成才。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又是现代科学文化的优秀人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又是新文化新思想新社会的创造者。真正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就“校本教材”开发,提出了“以思维培养为纲,将传统蒙学与国家课程组合起来”建议,获得了课题研究人员的肯定。
  五年来,各种形式的公益讲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宗旨为指向,从“国学”角度发挥,共组织了数十次讲座,获益人数不少于2000人。
  三、积极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为困难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每遇因灾募捐、因病募捐,都给与一定的力所能及捐款资助。几年来,捐助款额三万余元。
  2、参与了邯郸弘德家园28名孤儿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在邯郸建立了“弘德家园”,来管理教育资助的孤儿。我作为义工,积极地参与了对孤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穷养其身,富养其志,习养其能,行养其德”教育方针,获得了肯定。
  “穷养其身”,意思是他们与同学们一样,除学校提供的饮食外,不再过分地接受居士们提供的瓜果点心来享用。在物质享用上,让其得到生活的基本保障就好。
  “富养其志”,就是在心志的培养上,我们要丰富对他们的营养。常常提醒他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指导他们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精华,并坚持要求他们知行合一。所以他们在传统文化的习熏下,从应对礼仪到学习习惯,从仪容整饬到心性养成,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习养其能”,就是经过不断的串习,使孩子们掌握一门利己利人的手上功夫。
  “行养其德”,就是引导他们不断参加行善布施活动,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既是他们报答社会养育之恩的机会,也是他们积善成德的机会。(美丽邯郸办公室)
来源:长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