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微议
2017-05-25
文艺评论迎来全媒体时代
【事件】由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编撰的《2016中国艺术发展报告》5月发布,报告指出,文艺评论引导能力渐强,呈现全媒体多主体文艺评论新态势。评论变得空前便捷和纷杂,影响巨大,其标准和风格也日趋多元。但也需要警惕碎片化、图像化和娱乐化等新媒体文风,保持文艺评论应有的理性与深度。
【点评】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艺术发展报告着重指出了互联网对文艺的影响和作用,在互联网已经深度改变文艺生态的当下,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文艺评论领域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很容易变成评论主体,评论主体更加多元化和大众化,文艺评论呈现全媒体融合、全民性参与的新态势。那些胡编乱造、妄加揣测的评论尽管能够一时博得眼球,但也会在信息快速交换之际被驳斥反证。也正因为如此,基于事实、客观公允的评论也变得更为重要。在全媒体时代,评论的作用和力量正在彰显。
“让典籍活起来”的好办法
【事件】《文苑英华》《永乐大典》《史记》《皇舆全览图》《水浒传》《太平广记》《玉台新咏》等典籍的产生历史也有了史话。近日出版的《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珍贵典籍在编纂、抄刻、流传、收藏过程中产生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据悉,丛书规划了100种选题,涵盖汉文古籍经、史、子、集,并涉及甲骨文献、简帛文献、敦煌遗书与佛教典籍、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碑帖拓本、舆图等诸多类别,邀请了8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撰稿工作,目前出版了17种。
【点评】珍贵典籍有重要价值和文化内涵,但不少典籍背后的故事却并不广为人知。挖掘并生动再现珍贵典籍产生和流传的历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中华民族悠久的典籍历史文化,也不失为“让典籍活起来”的好办法。当然,这样的史话做起来并不容易,一方面需要贴近史实,资料准确、史实确凿、观点审慎,另一方面又需要深入浅出,通俗生动、雅俗共赏、少长咸宜。一直以来,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孜孜不倦地做着这方面的工作。“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需要更多大家做好“小书”、做好经典的普及推广。
(王 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