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6|回复: 0

可燃冰为啥引爆朋友圈

发表于 2017-5-26 14:13: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可燃冰凭啥“燃爆”朋友圈?
《工人日报》(2017年05月26日 06版)本报记者 杜鑫
分享到:更多
    最近,有关可燃冰的文章“燃爆”了朋友圈。“燃爆”点之一是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实现历史性突破。 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业内认为,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将对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可燃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出160~170立方米的天然气,其燃烧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被誉为清洁能源。其储量丰富,全球储量约是当前已探明的所有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中碳含量综合的两倍。据科学家们估计,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各国都将其视为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不过,一直以来,可燃冰如同“水中月”。美国、加拿大在陆地上进行过试采,但效果不理想。日本在2013年和今年的二次试采,均因出砂等技术问题而中止。 尽管中国不是第一个开采出可燃冰的国家,但是却实现了稳定开采,这也是可燃冰刷屏朋友的“燃爆”点之一。 据悉,从5月10日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截至5月17日15时,总量试采12万立方米,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 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背后的科技创新的强劲势头,是可燃冰刷屏朋友圈的又一“燃爆点”。 有评论指出,那么多年不言放弃的持续努力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正走近突破的拐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入快车道,常规油气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大时,地质人开始关注到国际上可燃冰有关报道和研究成果。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后,我国可燃冰研究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2002年,国家批准设立专项,在我国海域开展可燃冰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2011年,以加快南海北部水合物资源远景区勘查评价、选择重点靶区实施水合物试验性开采为目标的可燃冰勘查与试采专项工作启动。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可燃冰试开采列入重中之重工作“1号工程”。 据介绍,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与日本试采区比较,具有储层水深大、埋藏浅、渗透性差、饱和度低、储层粒度更细、水合物类型更复杂等特点。就整体开采难度而言,中国较日本更高。2013年当日本首次开采可燃冰时,有人担心“中国可燃冰研究开发已落后日本10余年”,但是仅仅4年之后,我们就实现了超越。 在“燃爆”朋友圈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思考,可燃冰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业内分析,试采虽然成功,但仍面临许多难题需要攻克,市场化之路还有很多坎要过。比如降低开采成本,降低环境影响等。比如,一口可燃冰开采井的采气年限只有8年左右,而一口油井则有20年。此外,受到页岩气开发影响,预计天然气低价供给充足,商业开发可燃冰的条件变得更加严峻。 据悉,除陆地冻土区外,我国南海可燃冰地质资源量约为800亿吨油当量。这意味着,如果全部开采出来,可稳定供应我国消费200年。 面对沉睡在海底的巨量新能源,中国地质人仍然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