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6|回复: 0

中科协回应撤稿风波:107篇论文逐一审查

发表于 2017-5-26 21:28: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昨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回应“施普林格撤稿风波”时表示,查实结果后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绝不护短,结果会向社会公布。
  4月20日,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的一则声明掀起轩然大波,声明称撤回107篇涉及“同行评价”造假的论文,而这些论文来自中国。
  定性“学术不端严重事件”
  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透露,这次“同行评价”造假的行为被定性为“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事件”。
  此前,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在回应新京报记者时表示,论文提交的评审人建议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其电子邮件地址,这让编辑以为文章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在我们与真正的评审人进行调查和沟通之后,他们确认并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
  尚勇表示,这次撤稿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声誉。现在调查分析已取得初步成果。实际撤稿数量是106篇,其中有1篇是重复的。论文涉及2012年到2016年,其中80%以上是2015年以前提交的论文。这里面涉及的主要是在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科技工作者。
  论文将审查、甄别、答辩
  尚勇透露,将对每一篇论文进行审查、甄别。把情况摸清后,下一步要通过这些作者所在的行业主管部门,如卫计委、教育部等进行督查。让论文所在的单位领导挂帅,组织专家,对每一篇论文进行审查、甄别,看看到底有没有学术造假,是怎么造的假,是否还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作者该负什么责任。中国科协将组织国家级的学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抽查、答辩,再加一层审查。
  “黑中介”或参与造假
  尚勇表示,虽然这些年很重视科研道德的建设,匡正学术不正之风,但是还存在“宽、松、软”的问题。究其原因,比较复杂。比如,“黑中介”与出版商为了掠夺性的获利,采取不当手段诱导。
  此前,彼得·巴特勒在回应新京报记者时表示,“我们知道不少作者将稿件托付第三方机构做语言编辑,尚不清楚稿件作者是否知晓这些机构假冒评议人的计划”。他认为,对同行评审及投稿过程做手脚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但在中国,有一定证据表明,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操纵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记者李丹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