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7|回复: 2

“老古董”为何总是难敌新工程

发表于 2010-4-20 20:05: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云南大理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唐代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均建都于此。曾经的南诏国统一了大理地区后,在洱海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建立了两座关隘,称为龙首关和龙尾关,现均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级重点保护文物。然而,记者近日在大理采访时发现,正在扩建的公路,使龙首关变得面目全非,仅剩的几段城墙也危在旦夕。(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有一种建设叫破坏,有一种无为叫保护。现在看来,将这句话放在时下政府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与破坏上最贴切不过了。云南大理继前几日传出洱海成为“富人后花园”之后再次传出文化丑闻——因为要修建公路,重点保护文物龙首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龙首关仅仅剩了一处碉楼存在。

无独有偶。因某城市三环北线要从岱家山经过,该城市规划局表示,该地的抗日守望台(碉堡)将被拆除。据当地居民介绍,岱家山碉堡是该城市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抗日遗迹。两起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是惊人的一致:珍贵的文物古迹,不仅没有在国泰民安的现代社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反而还要遭到无情的拆除;而拆除的理由不是别的,而是因为要修路。坊间一直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实践证明也的确如此。可是,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现实的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早晚有一天会回过头来摇头、叹息或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保护好本地区的文物古迹呢?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山西有个著名的平遥古城,现在看来,这座古城为我国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物古迹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文化界有个名词叫做“后发优势”,放在平遥古城这里最贴切不过了。现在世人都看到了文物古迹的好处,曹操墓一出来,许多地方都忙着争抢,可问题是,当初为什么本地方没有保留好属于本地特色的古迹呢?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也曾指出:我国目前在城市遗产的保护上存在“真古董”不如“假古董”的误区。一方面,我们在不停地拆除城市里仅剩的“真遗产”;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惜斥巨资修建“假古董”,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或许某一天,当许多“真遗产”被破坏得无以修复时,相关部门才会惊醒:自己的城市正在失去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名片”,“真遗产”原来是这般重要!

党在十七大上确立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指导方针。在此原则指导之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更为有效的弘扬和传播,我们的文物古迹也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合理开发。然而,这种合理保护与开发,当建立在一个长期有效的保护机制之上才能更好的实现和完成。如果没有这个机制,我们只能像西西弗斯那样,不停地往山上搬石头,搬到最后,才会发现原来所有的努力只是在做无用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20:34:18 | 查看全部
拿钱噤声是文物保护的悲哀  

    记者近日在大理采访时发现,正在扩建的公路,使大理唐代建筑龙首关变得面目全非,仅剩的几段城墙也危在旦夕。(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依法保护文物,是《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公民义务。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是文物部门的基本职责。

    扩建公路,使大理唐代建筑龙首关面目全非,“忽必烈未能破”的古城墙,就要面临被拆的尴尬,这样的现实,凸显着当地文物保护现状的悲怆与无奈。如果说当初道路施工方公然违反《文物保护法》,对古城遗址进行大肆破坏和野蛮施工,是造成龙首关变得面目全非的罪魁祸首的话,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的不作为,也同样难辞其咎。

    对施工部门的破坏文物行为,文物部门下发过两次停工通知,无人理会。这一点,在交通局赵勇超书记“轻声笑了一下”的回答里,似乎也可以看出些许端倪:“文物部门不就是要钱嘛!要我们出考古发掘的费用。谈不拢就下达停工通知。现在我们已经把钱打给他们了,所以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交了钱,“也就不说什么了”的事实,让人五味杂陈,胸中平添莫名的愤怒。因为交了钱,所以文物部门就不再阻止这样的施工了。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如果在金钱和利益的名义下,“只要有钱,一切皆可”成了指导思想,文物破坏怎能不甚嚣尘上,肆无忌惮!尽管事后专门会议再次议定方案,但不过是事后补个城墙和立碑纪事,这样的文物保护,只能让人哑然失笑,贻笑大方。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说过,“我们爱护文物建筑,不仅应该爱护个别的一殿、一堂、一塔,而且必须爱护它的周围整体和邻近的环境。我们不能坐视,也不能忍受一座或一组壮丽的建筑物遭受到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使它们委曲在不调和的周围里,受到不应有的宰割。”

    文物是历史文明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野蛮施工对文物破坏显而易见,但如果文物部门真如交通局负责人所说的那样,拿钱就噤声,则无疑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悲哀。事实上,就连文物知识不算丰富的当地村民,都提出了不仅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也能保护古城墙的最完整性的施工方案,大理文物部门理应早有作为。否则,作为大理四大奇景中的“上关花”,龙首关城恐怕只能活在我们的记忆中了。(邓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4 20:13:25 | 查看全部
有一种建设叫破坏,有一种无为叫保护!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