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结古寺,下木它梅玛山,向东12里,到了由二十多亿块嘛尼石堆成的新寨嘛尼堆。经幡飘舞,瞩目的佛塔、经堂,浩荡的嘛尼石,在艳阳照射下熠熠闪亮。附近很多藏民世代靠凿嘛尼石为生,学着当地藏民,用5元钱买了刻有六字真言的一小块嘛尼石,抛在嘛尼堆上,寄托自已人生祈愿。嘛尼堆里的每一块嘛尼石,善良信众通往天堂的心灵窗口。湛蓝天空下,望着通天的嘛尼石堆,恍然间想起新寨嘛尼堆创建人结古寺第一世嘉纳活佛。200多年来风吹雨打,深深烙刻着这位高僧极富传奇的生命和激情的嘛尼石色彩丝毫未褪。一世嘉纳活佛未因逝去而像其他高僧般变得更加遥不可及,而是凭着智慧和力行真实地让世人感受他的存在。他不仅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嘛尼堆,还是玉树的歌舞之父。每年夏季,他整理和独创的100多种舞蹈,把玉树变成歌舞的海洋。难以想象,幽暗经堂,苦苦冥想,如何飞出这奔腾热烈的舞姿?肯定内心盈满激荡和眷恋,才使他的艺术如花般眩目迷人,如苍鹰般骄健刚劲,在高原大地上神彩飞扬。
再次参谒新寨嘛尼堆,得知藏语“嘉纳”即汉人之意,依此可推,嘉纳一世活佛应是汉人。由此可窥当年玉树商贸及文化交流的繁盛,以及藏传佛教的宽容。
 
寂寞烟花――玉树高原的焰火
晚上,篝火晚会。
火堆在硕大的场地里显得渺小,百人左右的演艺队伍与白天盛况相比形成极大反差,倒是那燃放了几十分钟的烟花,喧宾夺主,成了篝火晚会的主角,让数万人仰首瞩目,共享灿烂美丽。
一朵朵高原烟花绽放瞬间,带来阵阵欢叫,面对惊喜的人群,高处的焰火竟然如此寂寞。
 
盛唐气象大日如来
除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勒巴沟嘛呢山外,在结古镇南方不到10公里处还有文成公主留下的珍贵雕像―――大日如来佛像,几乎每一个到玉树的客人都会慕名前往。本来可以从勒巴沟直接转到大日如来佛殿的,可是当时路还没修好,只能回到结古镇再前往大日如来佛殿。我从结古镇包了一辆面包车,价钱和到勒巴沟一样,也是80元往返。
大日如来佛殿也叫文成公主庙,现属禅古寺管理。在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唐蕃第一次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随同文成公主入藏的还有精通造纸、雕刻、酿造等各种技法的工匠、艺人,这送亲的队伍既是和平的使者,同时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
当时,文成公主携浩浩荡荡的陪嫁队伍离开长安,经日月山、勒巴沟,驻驿贝沟,因长途劳顿,便决定在贝沟休整一个月。在这里,当地藏族头领和群众为公主举行了她进入吐蕃地界以来第一次极为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
为弘扬佛教文化,也为感谢和报答当地藏族人民,文成公主令随行工匠于贝沟坐北朝南的悬崖上雕刻了汉式浮雕佛像九尊,佛像的尺寸和图案都是文成公主亲自制定的。九尊佛像中,端坐中央高达7.3米的巨型佛像是大日如来佛,他双手禅定,吉祥端坐于莲花狮座上,在菩提树的陪衬下,显得十分凝重。佛像雕刻精致细腻,是藏汉文化互相交流的结晶。在这遥远的藏区,能看到汉式的佛像,不禁让我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这就是玉树,一个太让人留恋的地方。那里的雪山太圣洁,只因为江源的水太清纯;人们的信仰如空气般透明,只因为辽阔的草原太平静;他们用歌声唱颂吉祥,用舞蹈祈求如意;于是世纪的铜号吹出了千古法音,宛若星光的酥油灯点燃了一腔赤诚,一生的瞩望;日月流转,江流蜿蜒,口诵六字真言的人们,手执转经筒,转过嘛呢堆,转过岁月的年轮,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与蓝天对话,与日月交谈,送走的是今生,留下的是永恒。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