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回复: 0

漫灌”加“滴灌”,效果更明显

发表于 2017-6-1 19:43: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华东理工大学提升“形势与政策课”吸引力
“漫灌”加“滴灌”,效果更明显(在一线)
2017-06-01 丁雅诵 张 婷

  “回顾过去,国家危难之时,青年有牺牲、有担当;国家建设之中,青年有抱负、有奉献;国家改革之际,青年有胆识、有智慧……那么今天,你们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又是什么?”前不久的“五四”青年节,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给800余名师生上了一堂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催人奋进、启人深思。


  “形势与政策”作为高校思政理论教育“4+1”核心课程中的“1”,怎样上才能让学生喜爱?华东理工大学在课程创新改革中做出探索:打造课堂教学闭环、校领导带头上课、全课程在线开放……种种措施,见效良好。


  打造课堂教学闭环


  “文化自信体现在哪些方面?底气从哪里来?”“让中国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3个层面: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一问一答,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在线开放课程第一讲——“建设文化强国,承载责任担当”专题。问,由助教在组织学生预习时收集;答,由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回应。课后,老师又留下“如何理解‘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后查阅资料、思考解答。


  从预习、提问,到教学、反馈,这堂形势与政策在线课体现的,是华东理工大学正在尝试的闭环式教学模式——“课程组织、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评价、课程改进”的一体化教学:授课内容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开;采取“1+1”授课模式,即1位教师进行专题授课,1名辅导员作为课程助教全程参与;重点突出课前预习,主讲教授提供预习材料,并在课上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改进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注重互动,采用启发式、体验式等方法,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


  “我每查阅一次资料,都会感慨,原来中华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一堂形势与政策课后,法学131班的张旭东说:“这节课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并从心底感到自豪,也燃起了我传播与创新中华文化的斗志。”


  学校领导带头上课


  教育落地,理念先行。按照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华东理工大学为改革形势与政策课设计了100余个课程专题,授课内容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通过专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强大的授课队伍,是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有力保障。“五四”当晚,校党委书记带头上课,正是课程改革的体现。如今,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上,校领导、部处负责人,学院书记、院长,人文社科领域学者、教授,以及校外专家、杰出校友等,都将走进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