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老大难”变小老板(砥砺奋进的五年·驻村蹲点话脱贫)
2017-06-06 人民网记者 夏晓伦
“张四杰真的把加工厂开到了屯溪!”邻里乡亲十分惊讶。
今年44岁的张四杰曾是安徽省黄山市龙田乡江田村有名的贫困户。屯溪是黄山最发达的市辖区,距离江田村大约40公里。
19岁,张四杰就和村里同龄人一起外出务工。年少离家,迷恋外面的世界,他一开始没有踏踏实实工作,23岁意外致残,只能靠拐杖走路。回到村里,他变得消沉,经常吵架喝酒闹事,成了村里的“老大难”,直到后来被村里安排做护林员,才稳定下来。
“年纪轻轻就这样过一辈子,当时真是不甘心。”张四杰回忆。2009年,他背上行囊和止疼药,毅然决然再次出门,去浙江义乌闯荡。
颇有生意头脑的他,办起了饰品加工厂,虽效益不错,但由于人工成本较高,再加上他染上酗酒习惯,疏于管理,还是赔了个精光。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四杰痛定思痛,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他联系了村里的扶贫队长、第一书记丁新志,于去年7月回到了江田村。
虽然经历过截肢的痛苦,遭受过村民的质疑,体会过初创的艰辛,但再次回到家乡的张四杰,在村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不到半个月时间,就让“张四杰饰品加工厂”开了工。
为了支持他的创业举动,村里帮他解决了厂房问题,乡里联系银行工作人员上门为他办理扶贫小额信贷,获得贷款2万元,通过县残联为其申报了残疾人就业扶持资金,并通过扶贫产业到户项目解决资金5000元。
“我过去吃了不少苦,也知道村民们很困难,现在办这家厂,对乡亲们能帮就帮一把,大家一起致富。”张四杰积极动员村里的贫困户、老人、妇女来厂里上班,手把手教村民制作饰品。有20多个村民在厂里帮工,工资按件计算,有的人一天能挣8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