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春天其实是一种生命力——读《春天是闻到的》
作者:陈文璟
一个人期待春天和寻找春天是因为来自于生命的诱惑,这是冯骥才在散文集《春天是闻到的》中所讲述的道理。只是在我们来说,春天其实又不仅仅是河边看柳的清新,也不应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而应该因为它是生命的延续,是我们个体生命遍布整个虚空的本性。
读者或许觉得《春天是闻到的》仅仅是因为第一篇文字就是它,所以书名也就用了它,这是常理,但却非定理。我们选择春天作为图书的题目,是因为在编辑这本书的时候,无论是他绘画创作的随笔,还是走遍天下的记录,还有深入山林的搜寻,纪念好友的小文,都充斥着对于生命力的向往。而春天就是生命力。
“散文是一种感知的文字”,基于人类是一种感性的动物。虽然几千年来我们都试图用理性和逻辑来规划我们的世界,科学主义最终成为一种时尚,但人类的精神始终会稍微游离在现实之上,向往一些悠悠白云之外的天地。或许并不科学,没有办法印证,但确实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存在感。一如春天,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之上,我们或许没有办法理解春天,但其实它就走那已经开始融化的冰层之下,就走白雪覆盖的大地之中,一种骚动,生命力的蛰伏永远都在那里。无论我们重视还是忽视,它都在那里。
冯骥才的心中一定充满了生命力,否则功成名就的他没有必要东奔西走,为了不相干的人大声呼吁,为了不相干的事努力经营。他抱着他心中的春天,四处寻找相呼应的存在,说是为了自己,其实是为了世界。因为在本性上去立言,言论本身就天然具有普遍性。
《春天是闻到的》是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图书的装帧精美,内页的插图也非常有趣,更有意义的是其中有几十幅冯骥才的绘画作品。大家都知道冯骥才是一个小说家,其实他还是一个艺术家。
不过,从春天来说,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哪里没有它的存在呢?艺术和小说其实都是文化形式而已,都是指月之指,过河之舟,都需要带给我们无穷的生命力。
读了这本书,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吧?
(责任编辑:黄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