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护矿功臣王景全
红船航行96年,多少仁义志士投其麾下,为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甘愿奉献,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功臣,是人们永远敬仰的红色楷模。
保护矿山,清剿匪特,王景全成为护矿功臣
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根据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摧枯拉朽地向徐州推进。此时的贾汪矿区周边乡丁、地痞流氓蠢蠢欲动,伺机对几易其主的矿区进行破坏。中共党组织明察秋毫,提前派人来到贾汪煤矿,与地下党员王景全取得联系,要求想尽一切办法,保护矿山,清剿匪特。
出生于山东枣庄的王景全,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接到组织的指示后,王景全立即将吴传和等12名进步青年工人召集起来,成立了护矿队,王景全任队长,带领队员们从敌人的仓库里挑出10多支步枪和盒子枪武装起来。
1948年11月8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率所部五十九军、七十七军23000余人,在夏桥宣布起义,贾汪矿区提前宣告解放。
11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到矿,要求解除伪矿警队武装。
当天深夜,王景全带着12名护矿队员,与伪矿警队内的卧底密切配合,悄悄摸进伪矿警住所,将伪矿警的武器全部收缴,鸣枪将睡梦中的100多名伪矿警叫醒,发出警告,动员他们弃暗投明。
大多数伪矿警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对矿区形势也都有所了解,再看看王景全那黑塔般的身材,高大威武,望而生畏。部分伪矿警低声地表示愿意留下来,也有少数人自觉没有脸面再呆下去,便诚惶诚恐地默默离去。
解除了伪矿警的武装后,王景全抓住有利时机,在全矿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广大工友团结起来,保护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仅三天时间,王景全的护矿队员已由12名扩大到60多人。他们不分昼夜地站岗、巡逻,先后解除了20多名国民党区公所留守处和看守军械仓库守卫的武装,接管了仓库内的各种武器、装备和物资,护矿工作初见成效。
11月10日,王景全得到消息,大泉匪特头子陆狗胜集结了100多名兵痞流氓,准备围攻韩桥井,企图劫掠矿山财产,破坏生产设施。陆狗胜,外号“黑狗熊”,凶狠手辣,在大泉附近杀人放火,拦路抢劫,无恶不作。
王景全不敢有丝毫大意,立即带领部分护矿队员摸到大泉北边匪徒集合地点,大声喊话,让陆狗胜放下武器。
匪特们听说是护矿队员,立即慌做一团,四处逃窜,但仍有少数顽固分子,举枪反抗。随着王景全的一声令下,护矿队员们步枪、盒子枪多点齐发,当场击毙4名骨干分子,活抓3名匪首,缴获10多支步枪,但陆狗胜趁乱逃到韩桥。
“大敌当前,情况不明,贾汪刚刚解放,矿区局面还不太稳定,在此关键时刻,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王景全急忙向驻在夏桥的解放军汇报,请求援助。接到电话后,驻夏桥的解放军派出100多名战士,全副武装,迅速赶到韩桥井,与王景全的护矿队汇合,经过短暂枪战,将已经集结到位,准备攻击韩桥井的60多个匪徒清剿完毕,但仍然没发现陆狗胜。
宜将乘勇追穷寇,匪首不除不安心。王景全当机立断,连夜带领10多名精干护矿队员,配合解放军战士,悄悄地来到大泉,根据掌握的线索,包围了匪特原先所在的秘密隐藏点----大泉村东北角一个小山洞。
该山洞原为自然形成,经古时战争改造,东西南北四个出口,互相联通,互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
王景全详细了解地形后,组织解放军战士,在西出口和南出口进行强攻。匪特凭借有利地形,负隅顽抗。王景全见久攻不下,当即决定西出口、南出口继续强攻,吸引匪特火力和注意力,他和吴传和二人,分别带领护矿队员和部分解放军战士,分别从东出口和北出口强行突进,形成包夹之势。在强大的攻势面前,洞内匪特惊慌失措,首尾不能兼顾。而王景全的护矿队和解放军战士则越战越勇,双方形势彼消此长,经过40多分钟的激战,40多名残余分子被全部歼灭,陆狗胜也被乱枪打死,缴获步枪65支,子弹1700余发。
积极配合,勇跃支前,王景全受到华东野战军后勤司令部表彰
贾汪解放后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济南特别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谭震林一行7人到矿,会见了矿工程师王庆麟、护矿队队长王景全等人,明确三点要求:一要保护好矿井安全,尽量排水,维护巷道,确保矿井不被水淹;二要全力支援前线,在不牢河上架设浮桥,保证人民解放军快速向南推进,投入淮海大战;三要保证供应前线部队粮食,组织救护队到前线帮助抢救伤员。
王庆麟与王景全等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架设浮桥等支前任务,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勘察、测量。不牢河距韩桥约有1000多米,河宽100多米,水深2米多,按照要求,需要架设长150米,宽10米的浮桥。工人们对井下作业比较熟悉,架设浮桥可是头一回。王庆麟和王景全等人召集工人,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制定架桥方案:抽调正在建设韩桥新井的2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加上所有矿工,以汽油桶为浮基,配以木桩固定,再用木板铺设桥面。当时韩桥井放煤楼刚建成,木料全都用完了。工程师王庆麟果断地下令:“支前工作刻不容缓,拆下放煤楼木料!”。他们一边抓紧组织拆卸木料,一边在夏桥、韩桥两井搜集了100多个汽油桶,准备部分钢丝绳,连夜在韩桥和不牢河之间敷设电缆线。一时间,方园几公里内,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大家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奔跑着、叫喊着,助推浮桥一米一米地快速前行。
国民党军队发现工人们在不牢河铺设浮桥,不断地派出飞机进行轰炸、扫射。王庆麟、王景全带领矿工们不畏艰难,往来夏韩两井之间运材料,6个汽油桶为一组焊在一起,两头和中间用钢丝绳固定,人拉肩扛手拽。王景全和王庆麟与工人一起,不分昼夜地连续奋战。当时已是初冬季节,工人们在冰凉的河水中作业,时间稍长一点就被冻得手脚麻木,上来喝两口高度白酒,继续跳进水中,打木桩、焊油桶、铺桥板……白天被国民党飞机轰炸,晚上,又带领工人争分夺秒地修复。仅用3天时间,一条横跨大河南北的浮桥就搭好了,华东野战军等大批人流车马、军事装备,浩浩荡荡地由此向南奔赴淮海战役第一线。
浮桥铺设完成后,王庆麟、王景全等人又开始为前线筹备粮食。组织工人坚持三班日夜生产,一天磨出4000公斤面粉供应前线。在此期间,王庆麟、王景全等贾汪矿工共支援前线煤炭9万吨,面粉40万公斤,小麦185万公斤,汽车一部,土造大炮12门,炮弹600多发,铁镐270把。贾汪矿工千方百计支援前线的行动受到了华东野战军后勤司令部的表彰,王庆麟、王景全等人荣获支前模范称号。
1950年,王景全出席新中国第一次劳模表彰大会,是江苏省第一个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矿工
1949年10月1日,开工346天的韩桥新井正式投产。已是韩桥井副井长的王景全,带领矿工,以更加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投入到生产竞赛活动中去,当月产煤14125吨,向新中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厚礼。
1950年2月26日,贾汪煤矿召开庆功大会,对在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功臣进行表彰,王景全领导的采煤队被评为集体一等功,他本人被评为一等功臣,被选为徐州地区的第一位全国劳模。
1950年9月20日,贾汪煤矿党委书记周蓝田等人到车站为王景全送行,去北京参加全国战斗英雄和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9月25日,王景全与360名全国战斗英雄代表、462名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一起,健步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当天上午,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联合举行了开幕仪式,当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进会场时,全场掌声雷动。身着崭新中山装的王景全,满含热泪,扬起长满老茧的双手,不停地用劲拍打着,与其他代表一起,情不自禁地,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9月30日晚上,党中央举行国庆招待酒会,王景全再次见到毛主席。在此期间,王景全参观了颐和园等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首都北京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0月1日,王景全更是终身难忘。他与全体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一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典礼。上午10时整,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王景全又一次看到了毛主席。
10月20日,贾汪煤矿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热烈迎接全国劳动模范王景全从北京载誉归来。
“我见到毛主席了……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我参加了国庆阅兵观礼……”王景全无比激动和兴奋地向人们诉说着他终身难忘的北京之行的喜闻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