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āi xiōng yàn fèi
解释:连动成语,原意指将通过人工手术方式把胸腔打开查验肺器官,后特指因为阶层关系无法保全自己受损利益而无奈作出的自我牺牲行为。泛指当事人或物被毁灭对自身有利证据或拒不屡行相关责任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或者法人、行为人为之采取的一种下下策,也可为是一最直接验证某些事物状态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极无奈的抗议与呻吟方式。
典故来源: ①《雪山飞狐》中有个恶霸叫凤南天,有一次,他冤枉一个穷苦的百姓说他们家的小孩偷了凤家的鸡,那个穷苦人家实在是没办法,当娘的只好把自己的小孩破开肚子证明没有偷鸡。
② 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
事件经过
多家医院诊断为疑似或怀疑尘肺,在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也为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但由于达不到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职业病待遇所需要的诊断结论,河南省新密市农民工张海超走上了一条险路,他选择了让医生给他“开胸验肺”。
2009年6月22日,张海超在郑大一附院做出的这一决定,引起舆论哗然。张海超为什么要“开胸验肺”?其背后存有什么样的困境?在职业病防治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个人维权的无奈
事情开始于2007年8月份。当时,张海超感觉身体不适,还有咳嗽、胸闷症状,一直以感冒治疗。当年10月份,张海超前往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拍胸片检查,显示双肺有阴影,但不能确诊病情。张海超此后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等省会各大医院就诊,几家医院均告诉他“疑似尘肺”或“不排除尘肺”,并建议其到职业病医院进一步诊治。
进展
7月27日,郑州市“张海超事件”协调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告诉新华社记者:经职业病防治专家就张海超职业史、现有能够收集到的影像学资料和追踪到的多家医疗机构诊疗内容进行了缜密科学的诊断复诊,诊断为“尘肺病”。目前,张海超在家中养病,有关部门对此事件的善后工作正在依法进行中。
[1]7月30日,张海超所在的工厂二分厂三号冲击破车间的4名工友被确诊为尘肺,分别是高水五、尚文革均为尘肺Ⅲ期,马建山为尘肺Ⅰ期,王有才为尘肺Ⅲ+。
新进展
7月28日,河南省卫生厅给予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新密市卫生防疫站等单位通报批评;撤销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樊梅芳、王晓光、牛心华等3人尘肺病诊断资格证书。责成郑州市卫生局追究郑州市职防所主管业务领导责任。建议新密市委、市政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新密市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及新密市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给予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卫生防疫站站长、卫生监督所所长耿爱萍撤职处分。
新密市委研究决定,对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涉及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予以严肃处理:给予公司党总支书记侯振东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公司副总经理秦永彬开除党籍处分,建议公司董事会解除秦永彬副总经理职务。根据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依法追究公司后勤负责人郑海军的责任;责成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公司罚款25万元。
7月31日签发的卫生厅豫卫办(2009)40号文件《关于对张海超职业病诊断问题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查处情况的通报》中,对为张海超“开胸验肺”的郑大一附院进行了通报批评。163网友发出呼吁强烈要求郑大一附为卫生厅长刘学周做开胸验心术,看看心是不是黑了
评论和制度完善
纠正一个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根源上避免错误发生。“开胸验肺”事件,有理由引发全社会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反思:对于职业病要求用人单位盖章确定的“自证其罪”,现实中是否可行?当用人单位不愿配合时,劳动部门怎样快速介入进行“责任倒置”?对于被指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又靠什么保证他们的公信、监督他们的偏私……唯有填补制度漏洞,张海超们无奈的自残“自救”,才能成为具有制度性保障的依法“他救”。
类似的事件提醒我们:以往那些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迁就资方、将就劳方”的思路已经诱发出诸多社会弊病,体制性纠偏成为当务之急;公共政策不能只以下层“不出事”为目标,必须俯下身来,直面各种各样的劳资矛盾。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唯有将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等作为全社会的头等大事,才能形成一种让劳动者感受到尊严、感受到希望的社会生态。而这,不但是普通劳动者提升幸福感的希望所寄,也是一个社会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事件后果:
卫生部日前发布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新标准将尘肺明确分为三期,删除了旧版中“无尘肺0”和“无尘肺0+”的表述。新标准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代替现行的2002年版本。
新标准增加了观察对象,具体为: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
最新进展:
“呼吸比手术前顺畅多了,感觉精神爽快、头脑清醒、肢体有力。”11月5日下午,“开胸验肺”农民工张海超从容地介绍着自己“洗肺”后的身体状况。当日,在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举行的医疗报告会上,李玉环院长宣布:对张海超实施的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者已达到出院标准。
张海超是河南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村民,2004—2007年间,他到地处新密市曲梁乡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先后从事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工种,不幸患上尘肺病。面对职业病鉴定难题,今年6月22日,张海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胸验肺”,以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病情——尘肺三期,被媒体称为“开胸验肺”事件。
在中国尘肺医疗基金会的帮助下,9月22日,张海超来到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准备接受肺灌洗手术。目前,张海超术后恢复良好,尤其是肺脏的弥散功能和最大通气量较手术前分别提高了22%和6%。
会上,张海超被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聘为“职业卫生安全联络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