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1|回复: 0

甘肃山里娃的高考故事:读书,去一个有水的地方

发表于 2017-6-8 16:58: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聂建江 陈斌 来源:新华社
  “读书,去一个有水的地方。”谁能想到,8年前,这句有些沉重的话出自甘肃省会宁县一个10岁的小女孩之口。8年后的今天,当年许下心愿的小女孩——会宁第一中学的王琼走进高考考场,迎来实现人生梦想的一场大考。

↑王琼(左)
  王琼的家乡在甘肃省会宁县。
  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干旱贫瘠的会宁是甘肃有名的教育大县和高考“状元县”。恢复高考制度40年来,这个水质苦咸、十年旱的国家级贫困县已累计为全国各大高等院校输送了10万余名大学生,其中博士1100多人、硕士5500多人。

  考出去,是40年来大多数会宁人认定的唯一出路,也是年轻人改变命运、不再重复父辈生活的重要出路。

  “我的理想就是要考上大学,以后到城市去生活,去一个有水的地方”。
  2009年那个干旱的冬天,记者第一次在会宁县北部山区八里湾乡团结村见到上小学五年级的王琼,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一年,会宁县北部山区八里湾乡团结村“基本没下过雨”。山沟里一条浑浊的小溪成了孩子们在学校洒扫、洗手、搞卫生唯一的水源,这条小溪也是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

  每周,王琼都要和同学们爬过崎岖的山路去小溪里取水。

  日常的饮用水也非常珍贵,至今仍需要通过水窖集雨来解决饮水问题。那时候,王琼的母亲贾红霞(左)每天要给王琼(中)和弟弟共用的饮料瓶里灌水,这一瓶就是姐弟俩在学校一天全部的饮用水量。

  缺水,在王琼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尽管已在县城读书,王琼用水仍十分节约。

  生活的贫困、自然条件的严酷,让王琼更加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造福家乡。
  为了实现愿望,王琼学习非常用功,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高中三年,每天5点半起床晨读,晚上直到宿舍熄灯才休息。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王琼做过的习题已经码放了厚厚一摞。

  从大山里考进县城的王琼无比珍惜眼前的学习环境,“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已经深深地植根在她的心里。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要去有水的远方,就一定要努力拼搏。”王琼说。
  在王琼的母亲贾红霞心中,读书是全家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让王琼姐弟能够安心读书,王琼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家里20多亩地和家务全靠贾红霞一人。一个人再苦再累,贾红霞也从不会让孩子们回家帮忙。
  随着高考临近,母亲贾红霞打算去县城看望王琼。出发前,她到后院的水窖打上水,生火做饭,蒸了一大锅馒头。
  坐在从乡里到县城的班车上,母亲贾红霞兴奋又紧张,盘算着见到女儿后该咋样给她加油鼓劲。
  “放松心态,好好考!” 为了不耽误王琼学习,母女俩的见面匆忙而短促,递上馒头的瞬间,母亲一遍又一遍地嘱咐着女儿。
  近年来,会宁县高考考生专科以上上线率达到98%以上,远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没有什么法宝,就十二个字: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造就了甘肃教育界独特的‘会宁现象’。”会宁县招生办主任刘流远说。
  今天,在这里,王琼和会宁9000多名学子走进考场,踏上了“去一个有水的地方”的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