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回复: 2

跨学科视野中的“风马牛”:评《中国成语批判》

发表于 2017-6-10 18:50: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跨学科视野中的“风马牛”:评《中国成语批判》

  从熟知到真知:跨学科视野中的“风马牛”
  我们熟知,“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典故常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但是,在现今全球化、移动互联网时代,谁敢断言“风马牛”必定不相及?而“风马牛”要相及就必须跨界。跨界就是跨学科、跨文化、跨产业、跨时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有机融通;交叉产业不断涌现,当前跨产业竞争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最大特征。微信危及传统电信,数码相机打败了百年柯达等都是比较鲜活的例子。古今中外,东西合璧,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不同学科、不同文化汇集到一起,通过交叉思维形成新想法、新方向,这就是“美第奇效应”。“美第奇效应”强调的就是相及的“风马牛”。
  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出自于甘德安教授的最新著作——《中国成语批判》,而《风马牛不相及——美第奇效应相及风马牛》则是其中的一篇。还有《柳絮才高——科学态度与文学精神》,《自相矛盾——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一诺千金——一个未完成的民族承诺》,《童言无忌——儿童的谎言与成人的文化》,《博闻强记——博闻是否只需强记?》等精彩篇章,均是甘德安教授通过多学科理论知识对流传几千年的中国成语进行重新审视与时代反思的研究成果。可以说,甘德安教授的《中国成语批判》,即是一部跨界之作。
  甘德安教授特别强调,对中国成语的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因为对中国成语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它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智慧的结晶上,更要对其进行理性的科学分析,并随着时代的迁移,赋予其必要的吸纳与拓展,这样才能真正地从熟知上升到真知。同时,也可将这部著作看作是检验自身思维方式,拓展知识结构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对此也作了较为中肯的评论:“我国的成语已经流传几千年,其中确实有不合逻辑和不具科学性的部分,解剖成语中的这些问题需要独立思考和逻辑分析,这样对成语做慎密检验后,会发现许多完全出人意外的新观点。”
  那么,既然在全球化视野中存在必然相及的“风马牛”,那谁又敢保证这部著作会与我们没有关系?

  书名:中国成语批判(一部跨学科、跨时空、多角度解读中国成语的力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作序推荐)
  作者:甘德安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编辑推荐:
  中国成语已经流传几千年,经过了千锤百炼,但是其中确实有片面的、不合逻辑的和反科学的。解剖成语中的是是非非是需要独立思考和逻辑分析能力的,这样对成语做缜密检验后,会发现许多完全出人意外的新观点。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
  读了本书你会了解:班门必须弄斧,大器未必晚成,数典忘祖是忘本吗?无商不奸还是无商不艰?守株待兔中又蕴藏着怎样的偶然与必然?从目标的一元与方法的多元看南辕北辙,从人才二八率与长尾理论看滥竽充数,从读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看悬梁刺股,你又会收获怎样的惊喜?
(责任编辑:UB0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 21:15:28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0:39:54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